2020年5月26日,北大光华“MFin思想汇”第五期邀请到前爱普存储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彤先生、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研发执行副总裁曹堪宇先生进行分享。两位嘉宾分别以《中国与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需要什么样的商业人才》为题,结合中国实际,深入阐释了行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 中国为什么需要半导体?首先看需求:半导体是所有电子产品硬件的核心,涉及信息、计算、逻辑操作的产品都需要半导体。新兴产业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驾驶, 依赖的核心技术都是半导体芯片。整个传统产业的产业升级和智能化,也都需要半导体芯片作为基础。
2. 中国需要半导体未必非要自己做,理论上完全可以购买。然而,中国半导体供应产出是世界的5%,而需求超过世界的50%,这种需求超过产出十倍的情况本身已经构成供应链安全问题。何况从现实逻辑来看,ZTE 中兴被断供制裁,以及华为等企业上 “黑名单” 以来的一系列事件,使得产业环境严重恶化,预期的情况甚至更糟。自己做,已经成为一个迫不得已、没有选择余地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度依赖国际产业链合作的行业,如电子业、产业链方面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意味着很高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自己研发产出半导体以保障安全。中国对于半导体有着紧迫的现实需求,并且未来需求将更加旺盛,发展半导体也是考虑经济安全的需要。
3. 半导体行业有着怎样的特征?半导体行业技术难度大、投资规模大,并且投资回报没有保障,有着较高的进入门槛。半导体是大国“重”器吗?对于中国来说,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主要瓶颈不是物质,而是能力,包括各种知识产权、行销和管理等在内的综合能力。最具有重量感的,是“无形之器”。作为技术密集项目,半导体有一些环节技术无法外包,因此想要发展,必须要有当地人才作为支撑。2017-2020年间,全世界在建的62座新晶圆厂中,26座在中国,相当于全球的42%,中国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紧迫。
4. 为什么半导体需要中国?首先,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需要中国的,不是作为产品或者行业的半导体本身。需求只能产生于人,是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需要中国帮助提供的半导体产品。
为什么世界人民需要一个目前产出只有5%的国家的帮助呢?主要原因是半导体领域狭义摩尔定律的终结。
一方面,半导体领域狭义摩尔定律多年来引领芯片供应端指数增长的情况中止。直接后果就是在供应端,我们习以为常的每隔两年性能大幅度提高、成本大幅度下降、产能倍增,这一切忽然都没有了。
另一方面,广义摩尔定律预示芯片在质和量两方面的需求会持续指数增长。
这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唯一出路是促进新晶圆厂实际高端产能的指数增长。这意味着水电气、裸晶圆、厂房、工程师人数等大资源投入的指数增长。十几年内,这对其他国家是完全不可能的,唯有中国半导体能救电子业。只有中国具备这种物质输出指数增长的可能与潜力。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所谓芯片需求端的广义摩尔定律?首先芯片的所有需求是与信息总量成正比的。因为芯片的用途无非是处理、传输和存储信息。信息的增长如同人类群体智慧的增长,在有文字以来的5000年,一直是指数级的。这种增长不是个人智慧的增长,人类群体智慧也不简单是个人智慧的总和。群体智慧是互动性的,如同动物交配繁殖,或者病毒的不断复制,都具有内禀性的指数增长能力。
总体信息量的指数增长,相当于广义摩尔定律,定义了半导体需求指数增长的规律。而群体智慧的指数增长,造成生产力指数增长,使得半导体供应端的狭义摩尔定律成为可能。
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指数增长,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基本的思考框架。会指数增长的有:人类生产力、人类智慧总和、人造环境的复杂度、信息量、半导体芯片需求。不会指数增长的有:一般人的工资、个人智慧、个人身体素质、存储器总容量、半导体芯片供应。
作为投资方,“以不变应万变”有了新的含义:要掌握非指数增长(不变)的资源,来应对指数增长(万变)的需求。
5. 半导体需要什么样的中国?
个人的智慧是不会指数增长的。如同群体智慧的指数增长机制所揭示的,互动性才是这种增长的源泉。这种互动的质量和频率都与外部环境有关。
作为个人,今天要提高的不仅仅是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作为企业,需要优化企业在社会中的定位,营造集体学习的氛围。
作为国家,需要建立诸如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学术自由、维护游戏规则等内外部生态环境。
一个不参与国际交流的技术团队,技术生长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这相当于拼图效应:从头开始拼10000片图是很难的。如果别人已经拼好了9000张图,接着拼剩下的1000张图,就容易多了。
一个不参与国际交流的技术团队,对世界技术生长的贡献也是非常有限的。不想为人类做贡献的科学家是可悲的,也很难融入这个人类大家庭。
6. 明天会更“好”吗?这也是一个错误的问题。
“好”是一个主观概念,我们无法判断明天对个人会不会更好,但根据广义摩尔定律,明天肯定会更快。
1.集成电路为什么重要?1960年代集成电路出现以来,经历了非常长的发展过程,保持着非常快的发展速度。摩尔定律使得集成电路的应用场景不断放大,从手机、电脑,到目前已成为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基础技术,体现出强大的规模效益和在科技上的创新。同时,集成电路技术仍然在快速演进中,被应用于武器制造、自动驾驶,甚至是贸易战。
2.集成电路为什么难做?首先,集成电路工艺流程非常复杂,要经历2000个步骤,生产精密度极高;第二,集成电路投资极其巨大,从几十亿到几百亿元,每日折旧可达到1000万元;第三,在全球几百家商业竞争后,最终仅能剩下几家。在全球竞争中,技术决定一切。
3.中国集成电路现状。首先,集成电路设计进步较快,制造相对滞后,仅有四分之一为本土制造;第二,近年,中国集成电路在多样性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涵盖了各种集成电路品类的设计;第三,初步建立了产业和人才基础;第四,产业发展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需要谨慎对待。
4.集成电路产业需要的管理和商务人才。所需要的人才是开放性的,需要技术、商务和管理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的精神,在金融、投资、建设、IP、战略等多方面挖掘并提升自身潜力与能力,以应对知识量大、发展迅速的行业环境。
5.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集成电路是现代智能社会的重要支撑技术,需要大批有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