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职业经理人的平衡生活——专访光华管理学院1997级MBA校友杨涛

时间:2014-04-01

文/王小雅

“有人问我,在年轻时做得最好的决定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进北大继续求学;第二,嫁给我现在的丈夫。”

当梦想照进现实

1997年,杨涛25岁。 大学毕业后的她进入跨国公司市场部负责南亚市场, 先后在珠海、深圳、香港三地工作. 虽然职位一直在提升,然而在别人眼中一帆风顺的她却自觉走到了瓶颈。不安于现状就必须求变,这时候在她面前有两个选择:出国深造和回北京读研。最终为了留下来更好地照顾父母,杨涛选择了来报考北大光华的MBA。

1997年,MBA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但杨涛却没有过多的疑虑,受到当时在北大经济学院读书的妹妹的鼓励,自己也非常希望不仅能在知识上充电并且尽快地“学以致用”,杨涛很快就确立了目标。尽管没有在选择上过多地徘徊纠结,但因为决定的仓促,那时留给杨涛的备考时间也仅仅只剩三个月了。走进MBA联考的考前辅导班,阶梯教室里密密麻麻地坐满了300多号人,随口一问,很多都是准备了两年以上的名校学子。“我能考上吗?”杨涛这样问自己,但之后的结果用事实回答了杨涛。圆梦燕园,从此再不是一份期待,一份念想。北大光华的录取通知书实实在在地握在了杨涛手里。

回顾在燕园的三年生活,杨涛反复提到的一个词是“感谢”。“我很喜欢在北大的生活,不管是学习、实践,还是交朋友、扩大网络资源,我在这里度过了收获满满的三年。” 当年的光华MBA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校内丰富的资源依然让杨涛目不暇接。“当时我们有很多和国际一流名校的联合项目。我参加的第一个实践项目是和剑桥合作的一个成都大熊猫生态保护区研究课题,从中国濒危动物生态保护区维护和开发的角度出发,建立经济模型,作为一个严谨的学术课题,在之后也出版了学术专刊,这对于刚入学的我们是很有挑战和吸引力的。后来又有许多和斯坦福、伯克利、哈佛等学校的合作项目,我们许多同学都参与其中。”

“我甚至还跟着他们一起考试,即使不算成绩,我也还是去考了!能够重回校园聆听学术泰斗的讲座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论语》中有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杨涛并没有按这句话来要求自己,但却似乎在点滴小事中践行了这句话。谈起当年在光华的学习,杨涛笑言自己非常喜欢的课程是当年令许多同学头痛不已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当时,第一次接触到这些课程的杨涛完全被经济学的魅力所吸引,为了加强自己的经济学基础,甚至还又特别去经济学院旁听课程,也因此结识了许多经济学院的同学和老师。“我甚至还跟着他们一起考试,就算不算成绩,我也还是去考了! 能够重回校园聆听学术泰斗的讲座是难得的机会”。

除此之外,从深圳到北京的杨涛因为辞掉原先的工作而进入了IT领域,也面临了许多工作上新的挑战。“做市场营销是我工作开始建立的专长,但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我还是很薄弱”。基于这样的考虑,原本在光华学业已经很繁重的杨涛,又自修起了计算机。

学无止境,不知停歇,是杨涛的真实写照。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杨涛用每一点小小的进步回答了我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似乎是一句老生常谈,但杨涛却推崇备至。“我从未刻意规划过职业生涯。工作要常常保持热忱和激情, 把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更多的看为成长和进步的契机。 在大家都放弃你却能坚持的時候,你就有了成功的机会。无论做什么,都要把它做好。这样积累下来,当你把现在的工作做到百分之两百时,机会就已经在等你了。如果未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只做到了七八十分却得陇望蜀,那么就算拼命争取也不一定能够得到。”保持工作的热忱和责任心, 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愿意接受各种挑战,追求卓越并耐心等待机会, 这是杨涛多年在GE, 甲骨文, SAS等跨国公司担任高管的职场经历的心得,也是她在燕园三年,坦荡生长时所汲取的养分。

“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带着我的小男子汉走遍世界”

作为一位女性高管,许多人都对杨涛工作以外的生活充满好奇,我们也不外如是。与印象中的女强人不同,杨涛在谈起家庭时眉目含笑,幸福的微笑有种不可言说的感染力。“有人问我,到目前为止做得最好的决定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26岁的时候做的两个决定,第一,进北大继续求学,第二,嫁给我现在的丈夫。“天平的两边,一边是美满的家庭生活,一边是傲人的工作业绩,这是杨涛一直努力达到的平衡的生活。如今,杨涛与先生已经结婚十四年了,两人还有一个九岁的宝贝儿子。谈到儿子,杨涛笑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带着我的小男子汉走遍世界. 通过旅行来认识世界。“虽然在企业里承担着重要职责,常常要在世界各地开会出差,但杨涛总会在每年年初就早早地把所有的假期计划好,每年都要带孩子出去旅行去看看世界。“现在他长大一点了,也可以参与到我们的旅行计划当中,对我来说,这就是我们家重要的家庭传统之一。”谈及这里,杨涛的瞳孔中散发着温柔的光。

杨涛坦言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应该花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做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在她的观念中,家庭和工作不能平衡就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生。但想要做到真正的平衡,其中包含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取舍以及点滴小事的智慧。许多人眼中的卓越的职业女性是难以平衡家庭的,但杨涛告诉我们,“家庭是不可以被牺牲的,只要用心去爱,就一定做得到”。

开放的心态,脚踏实地,不断超越自我

一个人的性格塑造与儿时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杨涛,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逐渐养成了杨涛追求极致的性格。“和很多知识分子家庭一样,我的家庭给了我很严格的教育。我和我妹妹两个人都是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沿着重点学校上来的。”从小在学习等各方面培养了很好的计划性和自律性,这样的习惯也带入了工作。要做就要全力以赴做到自己的最好。杨涛直言,“很多职业经理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有良好开放的心态和快速学习能力。对工作的热忱和责任心使得内心有一个很强的内在驱动力,不需要其他任何人给我们任何外在动力,克己敬业、执着追求,一旦确立一个目标,就会排除万难达成目标。“杨涛在谈到这里的时候,目光变得坚定,也开始滔滔不绝:”就如同家庭与事业的平衡,任何人想轻松地达到平衡都是不可能的,这本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当你确立了目标,就要扛得住所有压力带领团队去实现目标,这是这个位置所赋予的责任所决定的。“

也许正是这样的不畏艰难,造就了十几年如一日的勇往直前。如今作为光华MBA的校友导师,杨涛在面对学弟学妹的时候,常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你在MBA的目标是什么?”,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杨涛总会和他们分享自己在北大的心得,同时说:“北大求学就像是继续前行的加油站,如果很清楚自己目标是什么,就会找准自己的定位,就不会荒废三年的时光。” 迷茫和困惑是年轻的标签,但不是沉溺不前的借口,目标清晰才会收获更多。杨涛鼓励MBA的学弟学妹:“想好自己需要什么,每一步都按照自己的计划踏踏实实,汲取资源,充实自己。 ”

“医疗是一项长征性的事业,考验的不是爆发力!“

医疗卫生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点产业如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作为这个行业中的一员,谈起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杨涛的话语间透露出自豪与责任。

从IT行业跳转至医疗领域已有三年多,杨涛直言,自己也是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后才慢慢对中国的民生百态有了更深入细致的了解,也正因为如此,才发觉如今的工作比从前所从事的传统IT行业多了更多的意义。杨涛举例道:“比如GE与卫生部及发改委合作在甘肃省的一个试点项目,村民原本需要跋山涉水几十公里才能到三甲医院看病,现在因为有了远程医疗的使用和基层医疗手段的提升,他们可以在乡镇卫生院里进行检查,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可以和三级医院的医生可以进行远程咨询和远程阅片,避免了病人舟车劳顿的辛苦。再比如在很多三甲大医院由于病人很多,常常半夜三点已有人开始排队挂号,现在有了网上预约和排队系统,病人就不用辛苦地半夜排号,不用付黄牛费,也不用被骗。”言语恳切,令人动容。

医疗行业关乎生死,关乎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置身于这个行业的人们,也会拥有更强的使命感。“这是一个长征性的行业,考验耐力的行业,来不得急功近利。”,杨涛坦言,身处在这个行业,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付出带来的贡献,所以团队才会因着共同的价值观和成就感愈发凝聚,愈发高效。因为看到了工作的使命和意义,才愿意承担额外的辛苦,这一切都不是金钱能够替代的。

与杨涛的对话就像一场理想主义的倾诉,但在理想主义的包裹下,却是一朵永远植根于土壤的花。家庭和和美美,事业步步向前,杨涛的平衡生活正来自她不懈的努力。不放弃理想,不追逐浮夸,像保尔一样追求,像海伦一样奋斗,或许没有人能看到路的终点,但杨涛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脚下的路与前方的灯将永远伴着我们!

分享

010-62747288/62747299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2号楼K01/K02MBA项目

©2017 bat365在线平台网站 - bat365app手机版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