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基础性的角色:它们不仅深刻影响人们日常的思想、决策、行为,和由此形成的经济市场和人文社会内容和形态,也左右着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相关政策选择。人们通常认为,影响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因素主要来自父母、同伴和第三方,而教育作为引导人类思想、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途径,是否会影响人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关于这个问题,社会科学各分支学科的文献中已经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然而现有文献对此仍然缺乏清晰的经验证据,特别是基于因果推论的证据。
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陈玉宇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即将发表于《政治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简称JPE)上的论文《学校教育与价值观》(Curriculum and Ideology)基于一项代表性的调查数据,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证据。该研究的结论表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个人信念和态度的,从而对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这项研究设计基于中国2004年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政府总共推行过8次课程改革,其中第7次在1992年启动)。为了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2004〕8号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随后,在教育部的推动下,中国在2004-2010年分批逐步推行了新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俗称“新课标”)。与基于1992年“老课标”的教材相比,“新课标”思想政治教材在某些具体表述出现的频率上具有显著的差异。作者通过词频分析发现,“依法治国”、“监督”、“选举”、“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祖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词语出现的频率显著上升,而“市场经济”则相应地有所淡化。
由于不同省份实施“新课标”改革的时间不同,这种“省-年度”层面上的差异为经济学家识别“新课标”改革的效果提供了可能性。作者使用的数据来自研究团队自行设计的一项基于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学生的网上调查。2013年4月至5月间,bat365在线平台网站约2000名来自四个不同年级的本科生接受调查并返回了邮件问卷,每名受访者因此获得58元人民币报酬,部分被随机抽中的受访学生还可获得iPad或iPod作为奖品。山东、海南、宁夏和广东四省区于2004年率先采用“新课标”,广西、四川、贵州、青海和西藏等省区于2010年最后采用“新课标”(上海市始终使用自己的课程和教材,不被纳入本项研究中)。由于不同省份改革前后的学生群体使用的是不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作者通过标准的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 model)来识别课程内容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陈玉宇教授及其团队的此项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使用新版思想政治教材是否对学生的信念和态度产生了实质性影响?通过研究作者发现,使用“新课标”改革后思想政治教材的学生更加认同中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是一个民主体制,倾向于对不受约束的民主(西方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持怀疑态度。与此同时,使用“新课标”政治教材的学生在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对自己所在民族认同以及对环保政策的态度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个人行为方面,使用“新课标”政治教材的学生对股票等风险性投资活动更加谨慎,在政治参与(例如投票、加入政治组织等方面)上的意愿略有增强(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为了回应在文章使用的方法、数据和识别策略等方面可能受到的批评和质疑,作者就文章使用的研究方法、数据和识别策略进行了阐述和检验。各种检验的结果都与理论预期高度一致,表明了文章结论的稳健性。
陈玉宇教授的此项研究为教育影响人们的信念和态度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该研究在数据和实证方法上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反映了光华管理学院教师在国内学术研究中所居于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