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23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线举行。本届论坛以“跨越山海 预见未来——以研究服务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北大光华多名教授与学子围绕经管领域和商学教育的热议话题进行分享与探讨。论坛展示了光华管理学院在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推动学术、学科、学人建设方面的成果与所思。
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任菲表示,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正在推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重要引擎的高质量发展,寻找碳中和目标与经济增长间的最优路径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碳中和将给经济社会带来系统性变革。因此,亟待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与突破。为此,光华管理学院发起碳中和实验室支持计划,将采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严谨的实证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碳中和行动方案,研究涉及经济转型、产业演变、市场交易、企业转型和消费变革。
“以消费端的研究为例,当前我们正在开展很多重要且有趣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多元、交叉的研究,构建系统理解碳中和的理论基础,提出并评估解决方案,为政策制定建言献策。欢迎加入我们!”任菲说。
以下根据演讲实录整理:
今年是我国“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正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对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将成为重要引擎。“我们期待有一天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以及清新舒适的生活方式,但实现这个目标其实充满了挑战。我们需要在碳中和目标和经济增长两者的平衡中寻找最佳路径,而这一过程,将对个人、企业、产业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变革和冲击。”任菲表示。
碳中和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经济管理问题
说到碳中和下的变革,可能很多人会想到技术革新。通过技术上的变革,可以实现节能减排或是新型能源的替代,但是,碳中和其实是一个更大、更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从生产到流通、到消费的方方面面,而且相互关联。因此,需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来全面的理解和分析,也亟待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研究和突破。
在此背景下,光华管理学院成立了碳中和实验室。“这是一个开放合作的研究平台,我们希望大家通过在这个平台上共同的研究,深入系统的理解碳中和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系统性变革。我们也将依据一些科学的理论指导,并通过严谨的实证研究来摸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碳中和行动方案。”任菲说。
碳中和实验室已经在一些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研究碳中和对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影响,带来的一些产业间的联动、产业的演变,再比如碳交易市场中的价格发现,还有企业的创新模式、商业模式的一些变革,以及个体消费的变革等等。
说起碳中和研究,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电力、钢铁、化工一类的重碳排放的生产端行业。而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中,65%甚至70%以上的碳排放量是来自家庭消费,说明家庭消费是全球碳排放量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因此,如果我们能够从消费端入手来做一些事情,引导大家的低碳意识和绿色消费行为,我认为这个意义是重大的。”任菲说。
家庭消费是全球碳排放量的重要构成
在家庭消费碳排放的构成中,交通出行、住宅的能源使用以及食品是家庭碳消费的主要的来源。
之前的研究发现,不同消费人群的碳消费或者碳排放存在很显著的不平等性,比如以全球的高收入群体为例,全球收入前10%的人群消费的碳排放量总额占全球碳排放量的45%,而全球收入后50%的人群碳排放量总额仅占总量的13%。
不仅如此,对于不同的消费类型,人们转移到低碳消费的意愿以及价格弹性也有所不同。任菲举例说,对于像供电、供暖这一类的消费,采用价格的手段来促使大家的节能行为其实效果不大,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一些其他的方式来予以干预。
“过去的研究曾发现,给消费者展示提供节能型产品和非节能型产品在使用成本方面的对比信息时,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不能更好地促进大家对于节能产品的使用。”她表示,如果给消费者提供社会比较信息,比如周围人的能源使用情况,却能够很好的传递一种带有节能环保的社会规范的信息,因此可以很好的促进健康行为的产生。
在任菲看来,好的机制设计有助于消除或者缓解不同人群之间的不平等差异。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碳中和行动方案
但这些数据和研究发现大多数来自国外的观察,而我国的人口和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任菲认为,“我们的研究应当结合我国的人口特征以及消费特征来制定精准的激励机制,以此推动绿色消费行为。目前我们正在这个方向上做一些尝试。”
任菲介绍道,碳中和实验室正基于大数据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观察,并借助技术赋能来进行机制设计,从而进行政策干预。首先和一些平台、研究机构合作来获得我国消费人群的低碳行为数据,对人群特征和低碳消费的构成来进行一些刻画,形成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探索低碳行为之间可能发生的关联,比如,当你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可能会变得更加环保,更加有低碳意识,从而愿意采取更多的或其他类型的低碳行为,例如将闲置不用的物品放到二手市场上进行回收再利用。
任菲认为,人们一些其他的亲社会行为可能会对低碳行为产生影响。比如进行一些社会公益、爱心捐赠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会加强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的意识,愿意采取更多低碳消费的行为。
“因此,我们基于对这些低碳行为之间,以及低碳行为和其他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联,试图发现他们之间的一些溢出关系和模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更有效、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的设计,从而能够干预或有效的助推人们低碳意识的形成,以及长期绿色消费行为的养成。”任菲表示,“我们还希望借助借助技术的力量,吸引更多人群,特别是那些我们重点关心的人群能够参与到绿色行动中来。”
此外,碳中和实验室还在开展很多重要且有趣的研究。任菲表示,希望通过业绩多元且交叉的研究共同构建系统理解碳中和的理论基础,并通过严谨的研究形成有效地评估这些解决方案过程的政策,从而对我国的碳中和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
任菲呼吁,这是一个开放共创的平台,最终目标的实现其实有赖多方的参与,期待大家的加入。“碳中和是我国的目标,碳中和也是世界的目标,碳中和更是全球人类共同的责任,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