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故事集

仁者爱人,创造奇迹-刘正琛

发布时间: 2017-07-24

仁者爱人,创造奇迹

——记光华管理学院99级研究生刘正琛

仁者爱人,这是中国先贤流传千年的德行与情怀,在当今时代,也许没有什么能比慈善事业更好地诠释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而还有那么一群人,穷且益坚,困而兼爱,坚守浮华世界中的精神家园。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99级硕士生刘正琛就是这样的坚守者,这一守,就是十年。

慈善明星,光华风范

2013年10月的一个下午,一场与众不同的发布会在光华管理学院1号楼202教室举行。这次发布会的主办方是“新阳光慈善基金会”,主题是新阳光慈善基金会成为北京首家由私募转型为公募的基金会。当天莅临发布会现场的嘉宾有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剑平先生等知名人士。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历届理事、康复患者、白血病治疗专家、志愿者、捐款企业代表、公益伙伴以及关注和支持新阳光的各界爱心人士共计200人左右,共同见证了这次里程碑事件。从私募到公募的转身,说明新阳光这个目前国内唯一专注抗击白血病的慈善组织今后可以面向普通大众进行募捐活动。这是继2011年1月11日由李连杰等名人发起成立的壹基金转为公募基金会后的又一成功案例。

在发布会现场,一个高大的小伙子总是面带微笑,前后忙碌地组织着整场发布会。他就是刘正琛,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这一次的发布会之所以选择在光华管理学院1号楼的202举办,也缘起他的另外一个身份——光华管理学院的99级硕士研究生。会场里这个乐观、热情、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内心中助人的热情奉献给了新阳光慈善基金,从学生时代的阳光志愿者协会“阳光100“项目的发起,到新阳光慈善基金的筹备、成立,到逐渐成长为如今拥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再到现如今转为公募基金,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他的坚持努力。

在这个时代,大多数青年人正在狂热追求互联网与苹果产品,刘正琛却已经在新阳光兢兢业业奋斗了十年。有时候不是我们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了我们。学生时代的遭遇让慈善走进了刘正琛的生活,并锻造出倔强的刘正琛,让他开创了中国最大的骨髓数据库。

推己及人,开创慈善世界

1995年,刘正琛考入bat365在线平台网站数学系,本科毕业后进入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攻读硕博连读项目,一切都顺利地等待着商界精英的未来。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12月的一天,刘正琛往常按部就班进行的准备托福考试被打断了,此时的他正在医院接受医生的最终宣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刘正琛的自传《至乐——爱与使命的奇迹》一书的序言里,他的老师张维迎教授写道:“临近学期末的一天,当我走进教室准备上课时,突然发现通常属于他的那个座位被另一个同学占据了,我扫视整个教室,没有看到他的身影。要知道,他是从来不缺课的,今天没有来上课,一定是有什么特殊的、不可抗拒的原因。“

医生的诊断结论认为,唯一的办法是进行骨髓移植,否则年轻的生命只能再延续5年。当时我国还没有骨髓库,就算集齐全国所有的骨髓资料,也不过1万余份。和他的骨髓匹配可能性最大的是他弟弟,但是检测结果却不符合要求,四分之一的快速治愈的可能性彻底消失了。在非亲属人群中,成功匹配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而且因为当时检测数据稀少,这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可能性而已。刘正琛说:“当时感觉自己一下子被抛出了生活的轨道。”突如其来的袭击一下子让他失去了往昔的阳光灿烂,曾经的理想和抱负一瞬间仿佛化为泡影。

绝症不遇绝处。刘正琛拒绝做一个等待奇迹的绝症患者,开始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一面顶着病魔的困扰,一面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要为同样的病友们做些事情,自己去创建一个骨髓库,让更多的同伴得到救助”,他把这想法告诉了父母,“既然全国400万血液病患者在绝望地等待骨髓配型,需要有人站出来,那么我就站出来吧。” 在刘正琛的坚持下,父母同意了,并拿出5万元钱解决了第一笔资金问题,而他成为了上帝的使者。

那个改变了刘正琛人生轨迹的决定为那年的寒冬阳光赋予了特别的温暖和爱意。刘正琛很喜欢阳光和蓝天白云的感觉,“‘阳光’这个名字听上去很美,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对于绝症患者来说,希望是坚持的动力,阳光则让希望变得更有力量。于是,一个新概念——“阳光骨髓数据库”——诞生了。2002年1月20日,在家人和同学的支持下,刘正琛启动了阳光志愿者协会最初的项目——“阳光100”骨髓库,这是中国第一个民间骨髓库。志愿者的热心、捐献者的爱心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这个项目克服重重难关,短短两个月后计划便宣告完成。同年,北大校团委帮助刘正琛注册成立了“阳光志愿者协会”。随后,阳光骨髓库加入世界骨髓库和世界骨髓捐赠者协会,与全球2000万份骨髓配型数据共享。

此后,刘正琛的生活与阳光骨髓库、阳光志愿者协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接触了多少家新闻媒体,呼吁过多少人加入这项公益事业。面对经费短缺、人员不足等种种困难,刘正琛一面与自身病魔抗争,一面为了一个个正在与病魔顽强斗争的病友毅然坚持。因为“体会过病痛带来的伤害有多疼”,也就更懂得坚持所带来的希望是多么珍贵。为了筹款,阳光志愿者协会策划了在bat365在线平台网站的大型义演活动,刘正琛忘了自己还是个白血病人,不顾可能给他带来生命危险的感冒,仍然亲自参加。义演取得很大成功,可刘正琛却为此病倒两次。

学生时代,社团艰难成长

然而,阳光骨髓库的发展远不是一帆风顺的。

从成立社团开始,有一些人决定跟刘正琛一起工作,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家却慢慢走散。“当时我们总想做成中国最大的骨髓库、要有划时代的贡献等等,还幻想着出一本自传也可能卖个几百万本,赚个几千万!”刘正琛反思那时候大家的“思维方式就不是做公益”,而是预期了一种巨大的成功。而这样的思想也在不断的挫折和磨练中逐步理性成长和成熟起来。

学生时代,刘正琛常被人指责放权不够,审慎过度,甚至优柔寡断,错过了让社团壮大的机会。直到2002年12月4日的北大义演结束后,阳光志愿者协会才有了第一间办公室和第一部电话。在刘正琛作为社团负责人期间,人员变动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最严重的时候是2003年9月社团成立一年后,整个社团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从2002年到2009年,刘正琛创办的机构作为北大学生社团,没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和业务公章,无法为自己和工作人员提供任何保障。

春去秋来,五年大的限已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刘正琛战胜了当初的“死亡宣判”。十余年来,4粒小药丸是他每天早上的必修课,这门课还将继续。刘正琛觉得自己很“幸运”,而“幸运”在他的人生中出现了不止一次。2008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正琛与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刘淇乘坐同一航班并进行沟通,当下就获得了领导的赞许。藉由此机,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终于在2009年4月得以顺利注册,正式成为非公募基金会。这意味着,自此新阳光将以一个专业、合法的法人身份组织各项慈善活动,进入了规范而快速的发展时代。

华丽转身,走向公募基金

新阳光从2002年成立阳光骨髓库和北大阳光志愿者社团,到2009年4月作为非公募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最终在2013年10月30日成为国内首个转为公募的慈善基金会。目前,新阳光已逐渐成长为集骨髓库、资金援助、信息服务、医学研究资助、公众认知和倡导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抗击白血病的专业机构。

当前我国非公募基金会“公益资金市场”仍处于不成熟的初级发展阶段。在资金筹集方面,非公募基金会筹集市场相对封闭,并且规模较小,接近一半的非公募基金会样本年度总收入和捐赠收入均低于200万元。虽然募集资金较大的翘楚,但几乎都是高校教育类组织。受限于筹资规模,基金会公益资金支出规模也相对较小,大部分基金会年度总支出少于500万元,有一半非公募基金会样本年度总支出甚至低于166万元。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很多行动就会受到限制,这是当前中国很多慈善基金会共同面临的无奈。刘正琛认为,公募才是完整的公益。但是全国公募基金会约1000多家,而民间发起的公募基金仅有5家,能获得公募资格一直是刘正琛的心愿。

2011年,刘正琛第一次向相关单位提交了申请公募基金会的资料,但这次申请并不顺利,北京市民政局驳回了他的请求。刘正琛认真反思了碰壁的原因,他认为可能由于基金会的资金量不够大。随后的两年,新阳光的筹款额及公益支出都上升到千万元以上。在2012年的1200万元支出中,超过900万元被用于对白血病患者的直接救助,直接资助的患者大约每天一个。在同年的北京市社会组织评估中,新阳光慈善基金会获得最高级别的5A级评估结果。有了这些成果,当刘正琛再次表达转型为公募基金会的希望时,终于获得了有关部门的认可。

作为北京地区首家由非公募基金会转型的公募基金会,转型后的新阳光可以面向公众进行筹款,将大大拓展资金的来源途径,也会提高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对于新阳光而言,目前的重要任务是发展更为便捷的筹款渠道,以便在公众的捐助热情高涨时能保证善款直接到达基金会账户,也需要用专业、透明的管理方式运作基金会。

刘正琛坦言:“一开始我把‘阳光’视为使命,逐渐地成为事业,后来融入了理性和快乐。‘阳光’对于我,已经成为一种理解爱、释放爱、获得爱的渠道。”也曾有人问刘正琛,你觉得十年之后,自己与其他人活着的状态有何不同。他引用了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书中的话: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自己的灵魂,让我们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比来时更好,没经历过生死的界限,没有在悬崖上走很久的话,很难理解人生的意义,很难体会什么是忍耐与恩赐。

从备受羡慕的光华学子,到病魔缠身的白血病患者,再到投身慈善的公益使者,刘正琛的人生历程并非坦途。惟其如此,才有了更多值得讲述和敬仰的故事,也有了一段更有意义的人生。如今站在新的起点,刘正琛和他的爱心团队实现了华丽转身,也会继续他们的慈善坚守,将执着的热忱和奉献的爱心传播给更多的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用十年的时间去坚守慈善,此等人生可爱,此等情怀可敬。

撰稿:王梓雄 光华管理学院研会发展调研部

分享

邮箱:admission@gsm.pku.edu.cn

邮编:100871

咨询电话:010-62747014 / 7283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科研楼K07

©2017 bat365在线平台网站 - bat365app手机版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