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心有光华
——专访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2010级金融学硕士、2012级金融学博士刘莎莎
刘莎莎个人介绍:光华管理学院2010级金融硕士,2012级金融学博士,爱好运动、摄影,在不懈奋斗的同时保持恬淡生活。潜心学术,笔耕不辍,在行为金融领域取得了不俗的学术成就;博士阶段即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管理科学学报》等CSSCI期刊以及Energy Economics等S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也有部分工作论文在国际一流期刊中处于再审阶段。
刘莎莎与光华的缘分是从金融硕士项目开始的。本科成绩优秀的她凭借面试中的突出表现,获得保研光华的机会,“主要还是运气好。”她笑称,“一位老师就说过,大家进光华靠的是缘分。”
初入光华 寻路
尚未完全按捺住内心的喜悦,初入光华的刘莎莎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一次举行了一个模拟面试,同学们带的简历上都有很丰富的经历,相比之下我的就很不‘酷炫’,只有两篇文章和和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有时同学们聊的话题都集中在像投行、咨询这样的职业发展规划上,这让刘莎莎觉得自己并未真正很好融入周围的环境。她努力参加各种各样的宣讲活动,内心的迷茫却依然没有消散。
转折发生在研究生一年级的一次暑期实习。刘莎莎回忆,在实习过程中,她真正体会到了工作的过程,却也真切地感受到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排除掉这个选项,未来的发展道路便无比明晰——她选择了学术。从二年级开始,找到了方向的她便不再踯躅,潜心研究,直至博士阶段她都没有再为“要做什么”而产生过困惑。
蓄力光华 执著
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在刘莎莎记忆中可以说是艰难与感动并存。
“课程很多,通常前一天晚上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早上七点五十赶班车到学校,下午四点回去通常要补觉,然后再循环。”这是当时同学们普遍的生活状态。“今日事,今日毕”和“学术优先”的原则让她的生活格外充实。然而在同学中间,像她这样坚定学术路线的毕竟还是占少数。刘莎莎坦言,来自同学、尤其是室友的支持,是她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室友跟我一样也是湖北人。在入学第一天我看到她的床单跟我高中用的一样,就搭上话了。”谈及这段巧合刘莎莎脸上洋溢着微笑。上课、吃饭、出游,朝夕相伴的日子酿出了一段深深的友谊。“如今我们不会天天联系,但到达对方所在的城市,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她。”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大抵便可用来形容这段友谊。
闲暇时刘莎莎会去邱德拔做运动,会去商场逛街,也会随手拍下燕园的美景。五年求学,她过得紧张而愉悦。
回味光华眷恋
在被问及五年求学生涯中最不舍的是什么时,刘莎莎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一个很文艺的答案:蓝天下的未名湖。在她眼里,园子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灵性,湛蓝天空下未名湖里泛起的烟波则是她心中永不褪色的画卷。
而在光华的师长中,她最敬重也最不舍的,自然是自己的导师、金融系系主任刘玉珍老师。在她眼里,刘老师美丽大方,讲起课来十分生动,注重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结合。让她印象很深的是在《公司财务》这门课上,刘老师特地请来业界人士做指导,让她觉得很实用。
刘莎莎也很敬佩刘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感。“我们在做任务时坚持一周一汇报。刘老师的反馈总是很及时,我们的互动一直十分高效。”在准备博士论文时,刘莎莎和老师商讨后,最初选择的是“空气污染和投资者情绪的关联”这样一个主题,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现结果相关性仍不够强烈,这让她多少有一些紧张,向老师提出了对主题做修改的想法。刘老师给予了她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她的博士论文也得以顺利完成。老师的渊博学识和厚重师德,为即将走上讲台的刘莎莎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将离光华 传承
毕业后,刘莎莎将赴暨南大学任教,继续自己的学术生涯。虽然从研究生阶段就难免遇到“将来会入职投行”的刻板印象,但她表示学术研究是自己喜欢并不懈追求的方向,所谓行行出状元,她会努力做到最好,这也契合了光华的育人理念。至于选择暨南大学的原因,她表示那里的环境会相对自由开放,允许她从容地教育学生、从事研究,好的心态能催生出更好的发展。
刘莎莎与师弟师妹们也有着很好的交流和互动,“他们都喊我莎姐。”她显得很开心。结合自己的经历,她也有一套有关“目标确立”的辩证法:本科阶段的师弟师妹对于人生目标的选择其实不用太着急,即使目标没确立也不要虚度光阴,踏踏实实学习,未来的机会自然会很多;到了研究生、博士阶段,则要树立明确目标,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要通过付出让老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形成良好互动。
“光华提供的是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希望能像自己的导师一样,将知识和责任感传递给南国的莘莘学子” —— 浸润在光华优秀师资与丰富资源里的刘莎莎,也即将用自己的知识和品格浸润学生的心灵;这样的传承,是发生在每个盛夏毕业季里最美的故事。
文/2014级本科生 黄可欣
本科研究生项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