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ure
从艺术的世界中迈出一步
聆听她的故事
孟令西烛
艺术家,建筑师,策展人
北大光华MBA2018级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BA)及英国皇家美术学院(MA)
作品曾在V&A,伦敦设计周,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展览展出
并为深圳招商蛇口和杭州万科等机构创作地标艺术品
威尼斯双年展“共享再生”平行展参展艺术家和执行策展人
1. 你是如何踏上艺术之路?这背后有什么对你带来一些影响和驱动呢?
艺术家只是一个便于大家理解的称呼,事实上我只是一个一直在持续创作的人。这种创作有时候是装置、雕塑、建筑有时候也会是经营一个公司。唯一比较特殊的地方是我想把生命转化为永恒的东西。永恒可能是形式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比如一件雕塑存在的时间要远超于人的寿命,一个重要的理念传播下去也远超于人的寿命。我想要突破生命的局限性,艺术是我的手段之一。
2.你最想同大家分享自己的哪一个作品?
我们希望给大家分享一下为杭州良渚创作的地标艺术作品——众妙之门,这是一个直径12.8米,倾斜角度45°,并且只有一个支点的纯镜面不锈钢圆环,坐落在杭州万科未来之光广场中。
从各种意义上而言这个作品都是不同寻常的。它的形态取自于良渚文化中的玉器,但不仅仅是一个纪念碑式的表达。我们采用了很多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技术与工艺,将一个文化符号变成了当地居民认可,符合当下良渚城市审美的作品,具有亲和力,互动性。通过这个倾斜的镜面圆环,观众能够与它对话,或是换一个角度观察城市风景。
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希望诉诸一种普世化的艺术语言,跨越文明的裂缝,感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作品的艺术语言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转译,而非粗浅模仿。将文明遗产转译成能为当代人所理解、甚至为,各地所感知到的艺术语言。
3. 除了自己的作品,你最挚爱的作品有哪些?
与其说热爱艺术作品,不如说更热爱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因为二战以后的很多艺术品,你很难从感官上直接产生喜爱。但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的观念往往影响深远,比如安塞尔姆·基弗。现在我的很多创作受到英国高技派建筑师的影响。很多艺术家和建筑师会共享比如构筑物,装置等创作形式并彼此互通有无,所以建筑方面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是Thomas Heatherwick,以及Norman Foster。
艺术创作过程中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几位艺术大师有Olafur Eliasson, Antony Gormley, Anish Karpoor。但其实很多方面艺术和建筑,设计等方面颇有相通的地方,当然我们也喜欢从设计和其他领域学习,比如Nendo和HAY这样的设计作品我们也非常喜欢。
4.在通往艺术的路上,你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如何克服和解决的?
对我而言真正的困难始终是艺术的个人认知到社会认知。如果深入研究艺术史就会发现,其实艺术并非是孤傲或个性的创作,它一直以来都与对世界和社会的变化相关联。因此我认为最困难的问题,我们仍在不断探索和解决的,就是关乎于这个社会如何看待你的艺术作品的问题。不只是如何向普罗大众呈现你的作品,同样也是如何为社会进行创作。
从一个通俗的角度而言,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如同一个企业家遇到的困难一样,如何向社会实现你的价值。
因此我们也采用了类似的办法去克服它:公司,团队,商业模式,投资与合作,等等。其核心商业模式便是——通过公共艺术为地方带来综合文化价值。基于这样的模式,我们不仅创作艺术作品,我们还创作艺术符号,对作品的品牌推广运营进行策划,开发技术和工艺,让作品有更好的表现力和互动体验,并且通过自己和合作平台或是媒体去推广发声。在中国,没有艺术家或是艺术机构能够独立完成这些工作。
5.你是如何结合艺术与商业实践的?
我的公司叫艺城艺景,是我和合伙人戴上一起成立的。主要的方向是做公共地标艺术。这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能明白。比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就是一件知名的地标艺术作品,除了她带来的文化价值之外,还能一年创造10亿美元左右的经济价值。对我们的团队而言,公共艺术是地方文化的具象化体现。我们希望能帮助中国摆脱庸俗的公共审美,创作出跨越时代的地标艺术品。除此之外,艺城艺景的商业愿景则是深刻全面的挖掘公共艺术所能够产生的商业价值,这是它的核心商业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作品,同样也是城市地标,商业资源,文化品牌符号,衍生品IP。我们为一个地区所创作的作品,能够成为实体存在的,持久的,具有地标价值的文化品牌载体,同时还能够持续的基于这个载体进行策划,运营,营销,推广传播,衍生开发等等。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这样的公共艺术作品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和作用是其他类型的文化资源和产品所无法实现的。
基于这样的模式,我们不仅创作艺术作品,还对作品的品牌推广运营进行策划,开发技术和工艺,让作品有更好的表现力和互动体验,并且通过自己和合作平台或是媒体去推广发声,设计制造衍生产品去拓展艺术的品牌效应。以往的模式中,上述所有的工作也许能够在屈指可数的几位艺术大师脑中,由工作室团队协助完成,比如大家熟知的毕加索,安迪沃霍尔,或是草间弥生。而在中国,我认为尚且还没有艺术家能够独立完成这些工作。
6.你为何选择来到光华MBA?
就像我们认知的那样,艺术和设计其实是关于如何与世界互动的过程。我们接触和融合了很多的知识,学术体系,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文化,城市,科技等等。但很久之后我们才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对大多数艺术创作者来说,企业,商业,金融等领域可能是艺术家最不熟悉的,却是我们社会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大多数艺术家都习惯独自进行创作,专注于自己的个人世界。但经历了许多项目,与许多人和机构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应该从艺术的世界中迈出一步,这样才能够扩大我们的艺术边界,去创作更好的作品,这也是各个时代很多优秀艺术家所曾经实践过的,如达芬奇,安迪·沃霍尔,杜尚。因此我们创办了公司平台,我们挖掘了公共艺术的商业模式,获得政府扶持与合作,并且我很清晰地感觉到要支撑这一切,需要更系统深入的学习和交流。当我与艺术圈的朋友提起申请光华MBA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出一种不可思议无法理解状态,但在我看来学习与交流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只要你能够走出自己的边界。
7.光华MBA的学习生活中,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在光华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能获得国际上最尖端的商业知识,跟随各位学术成就极高的导师学习。还能获得极为丰富的校友资源。让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绵延多年的“传帮带”传统。学长姐和同学们会非常开放的分享自己的信息和资源。学院和项目对学生无微不至的扶持和关怀也令我印象深刻。
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我的背景在光华得倒了转换和提升。在中国推动艺术和设计的发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没有商业的助力更是不可能成功。
而艺术与设计则可以大大提升商业的效率。我能通过在光华的学习将我的知识转化成为执行力。也希望通过光华将设计与艺术的重要性传播出去。
我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常常会有很多知名的企业来找设计师合作,进行对未来产品和商业服务的展望。比如Google,philips, Sumsung 甚至还有NASA。设计的定义绝不只是装饰,对于用户需求用户行为和生产制造以及商业逻辑的考虑都在设计的范围之内。但是在中国,很多企业经营者一听到“设计”就认为是“装修”,甚至无法分清不同设计领域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可惜的。我在光华也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同学分享会把艺术和设计的知识传播到中国的商业精英中。
8.你觉得光华给你的感觉和什么艺术形式相似?
我认为在光华这一年,发生的,参与的各种事情对我从艺术的角度而言,这里的教授,学生和校友们心里秉持的理念,接近于后现代表现主义的艺术内核。在他们心中,也许世界不是线性的,不是理性,理想化的,循规蹈矩或是按部就班的。人们所做的工作便是认知到世界的真实状态,解构这个社会的内核,并重塑它。
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MBA项目
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MBA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高级管理者与未来商业领袖。光华管理学院MBA项目坚持以“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努力打造富有人文精神的MBA项目,借助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系统而创新的课程设置以及丰富的社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前沿商业知识,具备跨文化敏感性与人际沟通技能,成为具有在复杂环境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勇于承担未来挑战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