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观点

贾春新:中国金融业,“病”在哪儿?

时间:2019年11月29日 10:38

“球鞋一面墙,堪比一套房”、“00后靠炒鞋实现生活自由”……炒鞋的段子一波一波刺激着热衷于此的圈内人。可千万不要被这些“神话”故事砸兴奋了,炒鞋带来的金融风险不可忽视。如今,炒鞋投资者在一些球鞋交易APP上可以变相获得金融机构的杠杆资金支持,有金融消费平台甚至可以为购鞋用户提供分期付款。从炒房、炒股、炒币、炒生姜、炒大蒜再到现在的炒盲盒、炒鞋,一个个“炒”字背后的投资乱象,投射出金融行业“脱实向虚”的问题。

●金融机构“脱实向虚”的表现有哪些?

●“影子银行”形成的基本逻辑是什么?

●应该如何把握“金融创新”?

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教授贾春新在此前举行的“北大光华思想力”公开课上,以“解析中国金融发展”为主题,深度分析了金融业的发展脉络与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金融业,规模到底有多大?

          http:/__local/F/B0/B8/4EB1E1227FAADDDF1EC68790EA4_D575E885_1A936.jpg

先来看第一个数据:216万亿人民币,这是截至今年8月底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这一规模是大还是小?来分析一下:从历史来看,17年前的2002年,这个数字为14.8万亿人民币,不及如今216万亿的零头。其次,我国去年GDP为90万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社会融资规模总量比年度经济总量大一倍还要多。另外,有数据可查的年份,金融增长率都高于经济增长率,而且高出很多。

再看第二个数据:10.7%,今年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幅为10.7%,相比6%的经济增量,确实高了不少,但是从历史来看,年度金融增长率的最高值达到过35%,而10.7%的增幅是有史以来的最低值。

中国金融业,“病”在哪儿?

第一、金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脱实向虚”:大量资金不进入实体,在金融领域空转。数据可以说明问题:272万亿人民币,这是中国4000多家银行的境内总资产。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我国的金融总量为216万亿,银行业的资产达到272万亿,部分怎么可能大于整体?这跟统计有关系。

我们强调“金融为实体服务”,所以,统计金融总量只计算“进入实体的金融规模”,这216万亿是指进入实体的资金,如果加上没有进入实体的,金融总量肯定大得多。而银行272万亿的总资产,其中直接进入实体的是140多万亿贷款。这还只是银行,那么,其他的证券、保险、第三方理财、P2P这些金融机构,他们又有多少资金没有直接进入实体经济呢?金融市场上的交易量,远远大于社会融资总额。

第二、银行在金融中的占比不断下降,金融业管这种现象叫做“金融脱媒”,越来越多的资金脱离银行,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交易,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影子银行”业务。“金融脱媒”怎么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银行会想方设法地绕过“金融管制”,最有代表的就是:把存款变成理财产品。因为理财产品是表外业务,受到的监管少,可以再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让理财产品层层嵌套后进入底层资产。据统计,最高的嵌套次数是七层。

很明显,这个过程需要“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银行里应外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影子银行”,没有银行之名,却行银行之实,加上监管缺位,导致金融领域的杠杆迅速上升。所以,从2017年开始,我们一直在力争“去杠杆”。

          http:/__local/A/E3/FF/8AE88F7EB0986D98DC9510D7D45_FE5B2FA3_22F7D.jpg

中国金融业,必须要“真创新”

我们一直强调“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说法非常正确,因为实体经济的逻辑跟金融业的逻辑不同。

实体领域的许多创新都很重要,而金融领域的很多创新是“伪创新”;同时,实体经济的创新风险要小得多,以无人驾驶为例,这个创新虽然有风险,但是,毕竟属于道路交通领域,风险可以看得见、容易控制;而金融领域的创新如果过度了,金融体系就很脆弱,也很可能形成泡沫,泡沫一旦破灭,就会造成全社会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注意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根本原因。

贾春新,bat365在线平台网站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他于1981年(不满15岁)本科起进入金融专业学习,1999年在bat365在线平台网站获得金融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担任访问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任访问学者。贾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银行、金融发展、公司治理和IPO等。他从事金融专业学习与研究30余年,既熟悉金融理论,又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深入了解。他从1987年开始发表金融研究学术成果。目前,他已经在国际著名期刊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他同时也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多次获得各级教学奖项。


分享

010-62747111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2号楼201室

 

©2017 bat365在线平台网站 - bat365app手机版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