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思想力
光华思想力
第16期 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 嘉宾观点撷英(下)

编者按:2018年12月23日,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以“美好中国:敢当与前行”为主题,旨在致敬改革开放40年,展望发展新愿景。以下内容节选自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嘉宾发言实录整理,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

(嘉宾观点按照论坛日程顺序排列)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杰出管理实践教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坚持走一条开放包容的国际化道路

一、怎样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我个人认为,可能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事情。

从宏观来讲,我们要更加开放。第一,用更加开放来吸引外资,促进形成融合的市场氛围,这非常重要。一个14亿人口的消费大国,而且是正在崛起的一个大国,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不是谁能挡住的,美国也来了不少家公司参加。因此可以说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进博会上讲,“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这是讲给全世界的声音。

第二,我们应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过分依赖。把鸡蛋装在几个篮子里,这是我们现在要立足做的。

第三,在全世界树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永不称霸的良好形象。

在企业微观层面,我们也可以主动做一些事情。

一是尊重国际分工,进行全球采购。

二是注重与跨国公司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

三是尊重知识产权。

二、中国建材如何开展国际化经营

中国建材在国际化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目前,全世界水泥和玻璃的工厂,65%是由中国建材建设的,做的EPC,也就是“交钥匙”工程,用的是中国技术、中国装备。现在中国建材又在做“六个一”的战略布局,包括10个建材工业园、10个海外仓、10个国际实验室、100个EPC项目、100家建材连锁、100家外包工厂管理。到2020年要完成这“六个一”,这也是国际化很大的一个进程。

中国建材在实践中走了一条开放包容的国际道路。

第一,中国建材坚持全球采购。首先会考虑国产装备,因为其性价比好,但涉及一些关键技术的设备,也会向欧洲、美国的一些大型公司采购,而不是一味地国产化,这样我们和竞争对手之间就产生了合作。一方面巩固了市场,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恶性竞争。

第二,联合开发第三方。例如,中国建材近年来和法国水泥、玻璃、机械装备等领域的公司,共同在非洲联合开发200多个项目。像非洲很多是讲法语的国家,过去都是法国的老牌公司在那些区域,现在中国公司去了,我们也主张和他们进行合作,大家一起来做,他们也都非常高兴。现在我们还和日本三菱联合开发东南亚、中亚等市场。

第三,强化企业市场化行为。中国建材是中央企业,刚刚获批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但我们投资的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绝大多数企业的国有股份占比在30%以下,尤其在从事国际竞争的公司,国有股占比大都在20%以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尽量少打国家旗号,平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是我们这些年非常注重的。

第四,在“一带一路”上要奉行三项原则。一是为当地经济做贡献;二是与当地企业合作;三是为当地人民做好事。我们坚持这些做法,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就能真正“走出去”、“走进去”、能融合。我们在赞比亚做工业园,做项目之前先给当地打了100口井、援建了1家医院和1所学校。我们“走出去”的道路就应该是这样的道路,要成为当地喜欢的企业。

第五,努力开发七大市场,“不把鸡蛋装一个篮子里”。“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5个国家,中国建材锁定东南非、中东、中亚、南亚、中东欧、东盟、南美等7个重点区域,集团几十家做国际业务的企业各有侧重地去开发,按照精耕市场、精准服务、精化技术、精细管理的要求,采用“切西瓜”的模式,打造自己的“根据地”,立足于能够长期“走进去”,能做到长期开发。

第六,在“走出去”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还希望进入发达国家,和美日欧的市场也要互相融合。一方面,我们希望和美日欧的企业进行合作、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到他们那里去投资。最近我们在美国南卡州投资约5亿美元建设了玻璃纤维企业,效果非常好。

总之,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我们还是要用大国开放、包容的心态,尽量缓解矛盾、化解分歧。对企业而言,我们过去讲得比较多的是“用市场换技术”,今后可能是“用市场换市场”;过去讲得比较多的是“中国是世界的工厂”,今后可能是“世界是中国的工厂”;过去讲得比较多的是“世界是中国的市场”,今后可能也要讲到“中国是世界的市场”。只有这样相向而行,才能主动化解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带来的威胁。

嘉宾对话环节:

武常岐(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光华管理学院也设立了“一带一路”书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以及语言、宗教、金融体系千差万别,非常复杂。能否分享下您遇到过哪些困难和问题,怎么化解的?

宋志平:“一带一路”确实是一个大课题,中国建材一路走过来,刚才您说的困难至少有三个大的方面。第一,怎么能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接纳我们,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并不是短期做完生意就走,而是做长期开发的市场。所以如何与当地融合、让当地接纳,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刚才讲到了中国建材的一些做法。

第二,处理好与跨国公司的关系。最好是联合开发,不是“我来你走”。实践看来这是能做到的。中国建材过去这几年就是和跨国公司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在这方面也尝到了一些甜头。因为在“一带一路”的不少国家,原来是他们的市场,而且手上有不少的订单、客户。大家联合起来,我们机会也会多。

第三,“一带一路”上要注意防范风险。例如,汇率不稳定、结汇困难等。

武常岐:中国企业要进入发达国家开拓市场,要面临什么特别的挑战?

宋志平: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搞再工业化,回归实业,这也是很大的机会对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欧美等地整体市场风险要小一点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要处理好劳资关系。因为这些国家工会很强大,我们得去适应。

武常岐:从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下跌很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应对?贸易摩擦是否影响到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来开拓市场?

宋志平:是有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实施海外并购的时候要注意到一些问题。一是强调企业行为,尽量不打国家的旗号;二是我们并购任何一家企业,其实被并购企业的内心比较复杂,这个时候我们要适当低调点,不要用占领者、胜利者的姿态,而是用一个比较缓和、融合、包容的姿态,这点非常重要;三是跨国经营坚持属地化原则。在用干部的时候尽量用当地人、当地的总经理,这样能缓解很多矛盾。每当遇到海外媒体以及政府部门、议会对我们中国企业收购的一些误解时,我就常常想,其中有他们的问题,也有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未来我们海外并购还是要坚持市场化,不要让它政治化,我觉得这样更好。

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需要“政银企”协同发力

首先,我想从另外一个侧面谈谈民营企业的重要性。

提到民营企业贡献,大家通常会用“56789” 这几组数字来概括,这里,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一,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其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近一个时期以来,民营企业遇到的流动性困难,主要是再融资和股票质押出现了问题。我认为,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部分民营企业自身经营遇到了困难。这里,我举一个汽车制造业的例子:近两年来,钢铁价格上涨,这一状况必然向下游传导,由此导致汽车制造业成本上升、业绩下滑,再加上市场需求疲软,最终车企的日子一定不好过,数据显示,今年大部分车企都是负增长。短期看,市场表象为车企不景气,从长周期看,它一定会再反向向上游传导。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核心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关系,他们是利益攸关的共同体。从这个角度看,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也是在救国有企业,更是在救中国经济。

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在经济潮起潮落中,我们能否不再按所有制来划分,能否不再给企业贴上特殊标签?所以,我衷心地希望将来对企业类别的划分能按着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这一标准。

第二个方面,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需要“政银企”协同发力。

第一,政府要着眼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我们就需要从传统固化的观念里走出来,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借鉴竞争中性原则,要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要以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公平公正地对待各类市场主体。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降低营商成本,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同时,要使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快推进减费降税;要有效约束央企、国企举债行为,避免挤出效应。我们非常欣喜甚至是惊喜地看到,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做出全面部署。

另外,还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执行政策不搞“一刀切”,避免出现忽左忽右的局面。比如对民营企业债务纠纷,最近个别地方出现了司法部门打着保护民营企业的旗号,不允许债权人依法开展资产保全,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是典型的“要么不作为,要么乱作为”。

针对政府如何做好中小企业服务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一些做法,该局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成立于1953年,其主要职能是向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获取贷款融资、获取政府补贴、获得政府采购公平份额等。这一机构对帮助占全美企业总数95%以上的2300多万家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监管部门要坚持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两手抓”,促进商业银行把源头活水引向民营企业

要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统筹使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通过定向降准、扩大抵押品等方式,加大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力度。12月19日,央行创设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TMLF资金可以使用三年,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MLF)优惠15个基点,目前为3.15%。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化手段。其利率低,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同时期限长,可减轻银行流动性压力;特别是定向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可以说目标靶向非常精准。

在引导银行资金流向民营企业方面,监管部门既需要适当强化窗口指导,对金融机构有硬约束;同时也要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放松行政管制,推进监管创新,减少政策执行及市场运行的摩擦成本,实现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强调的,“要推动形成对民营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

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光靠银行一张资产负债表独木难支,应加强多层次融资市场建设。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对非标融资和非银融资的依赖性更强,所以,要充分发挥银行表外融资、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社保等多种融资模式的作用。影子银行?是传统银行业务的必要补充,近年来,对民营企业融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建议在规范的前提下,要给影子银行留有适度的发展空间。目前商业银行都在积极落实资管新规,着眼于打破刚兑,推进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希望监管机构对理财非标资产给予一定豁免或政策支持,引导理财资金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服务实体经济。

同时,还要切实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打造一个规范、透明、有活力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使民营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能够及时获得资金支持,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第三,商业银行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

毫无疑问,目前在服务民营企业方面,商业银行是主体,我们要勇于挑起大梁。银行服务民营经济,一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我们要认识到,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银行和企业是命运共同体,实体经济好,银行才能好,所以银行必须扑下身子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营企业, 在确保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尽量让利给企业。二要重构评价标准。银行评价一个企业,要不惟所有制、不惟规模大小、只看优劣,好的企业应该是符合国家产业引导政策、聚焦实业、专注主业、竞争力强、负债合理、公司治理健全规范、企业前景良好。对于这样的好企业,要敢于给它贷款,敢于买它的债券,敢于通过投贷联动为企业提供金融组合服务。三要健全风险定价机制。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信用风险加大,这对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是个考验,所以就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约束机制,通过合理定价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四要完善内部考评机制。其核心要义是针对民营企业贷款,要给信贷人员落实尽职免责。

这里,再谈一下融资贵的问题。我觉得,在破解融资难之前,讨论融资贵没有前提基础,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先解决民营企业能融到资的问题,然后再谈如何降低融资价格。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一手托两家”,一方面要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有效控制风险;另一方面,要通过提供信贷融资等金融服务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放贷款,就涉及一个风险定价问题,银行的贷款利息收入要能覆盖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目前,大、中、小型企业的信贷不良率分别为1.19%、2.55%、3.39%,单户授信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信贷不良率已超过4%,而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大体在2--3%,运营成本2%左右,这样算下来,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综合成本在7--8%。这里,我还有一个关于美国大银行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数据,它的区间在5--11%,完全采取风险定价。应该说,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下行期,风险成本快速上升问题不容忽视。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我理解,其要义是不能把银行办成财政,在这方面,历史上有过深刻的教训。

第四,民营企业要加快转型、稳健经营

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前一些民营企业出现流动性困难,既要看到有客观的外部因素,更要从企业自身查找原因。比如,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有的企业野蛮生长,盲目铺摊子,盲目多元化经营,冲淡主业;有的在企业经营情况好的时候过分加杠杆;有的信息透明度低,等等。

近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呵护有加,支持民企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渐次落地。我相信,接下来,广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一定会享受到越来越多的阳光雨露。

在此,我也向民营企业发出呼吁:一要坚定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做出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且,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部署中,很多措施对民企、小微企业都是利好;二要加快推进企业转型。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来开展工作,比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等等,企业发展要跟上经济转型的脉搏,要学会伴着音乐节拍跳舞。三要专注主业,行稳致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主业经营,民营企业家要心无旁骛,埋头苦干。四要合理控制杠杆。对于企业而言,金融杠杆有如“魔杖”,用的好可以“撬动地球”,用不好可能会把企业推向万丈深渊。同时还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珍视自身信用,坚持合规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嘉宾对话环节:

刘晓蕾(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从不良率来看,大的企业可能是1%,中小微可能要达到3%甚至是更高,面对这么高的不良率您从银行的角度来讲怎么能够平衡,一方面有融资需求,国家也倡议给他们融资,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确实面临贷款风险比较高的问题呢?

徐学明:的确是小微企业的风险相比于大企业是比较高的。作为银行怎么平衡好,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和自身有效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这个问题:

第一,商业银行要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或者说是尽量降低它的风险成本。比如说要通过精细化管理,严格贷款的三查,要选好行业、选好企业,贷前检查,精细一些,还要做好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我们过去常讲叫“查三品、看三表”,“三品”是人品、产品、押品,我们看人品就是看企业、看老板有没有还款意愿,你的信用状况怎么样。看产品,是考察第一还款来源;看押品,是第二还款来源。当然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押品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去创新一些产品,通过这些措施来有效地控制或者是降低它的信用风险。这里面我知道您实际是想问一个风险定价的问题,的确我们要优化风险定价模型。

第二,商业银行要通过加强运营管理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习惯讲ABCD技术,要通过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以及信贷工厂等流程优化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第三,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银行要把融资和融智结合起来,帮助他去管理风险,邮储银行很多情况下就是这样做的。例如我们会帮助企业做资产负债表,做行业分析等。

刘晓蕾:国家有没有在某种程度上放松融资渠道呢?

徐学明:光靠银行一张资产负债表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是独木难支的。现在老百姓的存款有理财化趋势,这里,我们可以从投资和融资两端来看:一方面,中国的中产阶层快速上升,现在是4个多亿了,全社会财富管理或者说是大类资产的规模,大概在110-120万亿,如果剔除重复计算也有六七十万亿。老百姓需要增加财产性收入,要找到更好的投资出口。另外一方面,从融资方看,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我觉得他们既缺资金,更缺资本,从这个角度看,您的观点非常正确,尽快扩大股权融资问题值得全社会来深入探讨。银行机构、监管机构两者如何架起一座桥,让我们通过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来帮助百姓投资,帮助企业融资。客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选择存款则利率较低,风险也小;理财产品收益会高一些,客户风险等级从PR1到PR5,不同客户可以对应不同风险和收益的理财产品。如何搭起这座桥呢?我们热切地期待政府和监管部门能够有所放松,这一点非常有必要。比如说刚才您提到的众筹上限是200人,邮储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平均单人购买的金额大概在20万元左右,一个人20万,200人是4000万,这对于很多规模以上企业可能不解渴。所以,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适当放宽标准,以及创新产品来解决两端都找不到出路的问题。

刘晓蕾:明年的经济形势有什么样的预期和展望呢?能不能好一些呢?

徐学明:两个判断:第一个判断,当前经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国际形势较为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第二个判断,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特别感觉能够给全社会提振信心是七项工作的安排,比如深化改革方面。刚才我用了一个非常欣喜、甚至是惊喜地看到,中央已经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安排,像国企改革,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等等。我感觉我们应该对未来抱有充分的信心。

《中国改革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宋葛龙:新时代呼唤优秀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关键少数”和特殊人才,必须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新时代,呼唤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诚信守约、履行责任、勇于担当、服务社会的优秀企业家精神。

时代集团公司总裁王小兰:企业家要做好传统产业与新经济的融合创新

2018年是对企业家精神有着巨大考验的一年。今年如此,今后也是如此,因为经济走到拐点,拐点的本质就是新技术。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处在产业前期,大量的投入还没有商业红利,一旦产出和“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将给消费者领域带来增量,将会对现有的工业体系、社会体系带来巨大的颠覆。

产业界在恐慌等待。建立在二战之后的世界经济秩序和金融体系也正在受这种新技术革命挑战。全球经济新秩序会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展而重新改变。美国对华为的不择手段的封锁说明这一点。我们正处在极不确定的时代,是新技术革命向产业革命落地的阶段,处在发展带来裂变的前夜。

如何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我认可周其仁老师说的话,他说企业家就是为应对不确定性而生。因为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家就是整合资源的主体,是推动经济转型的第一动力,为此,我们应该首先从新技术的跟随者逐步成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向华为学习,在无人区探索,占据未来技术的制高点。

第二,是不断围绕个人、企业、行业、社会痛点出发,通过不断试错、探索,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第三,要么做成针尖公司、要么做成赛道公司、要么做成平台公司,总之要有自己的生存条件和基础,用新技术、新理念,每个行业确实都可重新做一遍。

第四是向AI一样学会深度学习。做好传统产业与新经济融合创新,这其中需要理解和智慧,而不是简单的照搬。比如说互联网的价值取向是开放共享自由传播使用,而知识产权是闭合、专享、有偿使用,回报。两者在文化层面是两点,一个是创新,一个是促进成果转化。如果这样两种文化能相向而行,会给人类带来新的精神财富,反之是阻力和困难。传统产业和新经济的融合也一定会有交集点,就是效率和质量。

总之,应对不确定、拥抱新变化,做成一个融合创新的人,是给进入2019年的企业家出的一道新题目。与其担心,不如担当——我们能答好题,交好卷。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元:光伏发电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主要选择

一、中国光伏产业取得的成就

我国光伏产业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了比肩高铁的“国家名片”之一。

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背景下,光伏发电已成为人类当前及未来新能源发展的主要选择。各国使用的大都是中国制造产品。

二、雾霾围城,推动能源革命已迫在眉睫

目前,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实现能源根本转型的总体条件,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推进新一轮能源革命已迫在眉睫。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掌控了两次工业革命进程,引领了一两百年来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本轮能源革命中,无论是解决国内雾霾问题、环境和资源不可持续问题,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还是“一带一路”走出去帮助欠发达国家跨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光伏产业都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当前及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主要牵引力和增长点,其对人类的影响将不亚于前两次工业革命。

三、民营企业座谈会

11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有幸参加了当天的会议,并作为10名企业家代表之一,围绕光伏产业和能源转型进行了发言。我在发言中谈到,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政策“急刹车”给行业带来危机;二是非技术性因素推高了国内光伏发电成本;三是光伏产业政策难以满足我国能源转型的需要。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坚定推动我国能源革命,明确可再生能源方向;二是减免可再生能源税费;三是推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海马集团董事长、海南省工商联主席景柱:民营企业的根与魂

一、民营经济大发展需要党的理论创新

党章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规定,“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在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的“56789”提出了最新的权威解释。数据表明,民营经济在数据上已占据了中国经济的主力地位。因此,党的理论对民营经济发展需要设计“终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11.1座谈会”上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不仅是对当前打着马克思理论旗号“消灭私有制”极左思潮的正面回应,也是党在所有制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党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二、民营企业“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立”需要深层次改革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民营企业“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立”需要深层次改革。原因如下:第一,国有企业长期充当国家经济建设的主体角色,而民营企业则长期充当这些项目的分包商。从这个角度讲,目前国企与民企是分包关系,而非竞争关系。第二,国有企业已占据产业链上游,因为掌控国家经济安全而更被国家重视,自然会和国家政策相互正向叠加,充当政策的食利部门。而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下游,充当搞活经济的角色。从这个角度讲,目前国企与民企是上下游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第三,国有企业替国家管人与管事为主,实际是“相对市场经济部门”,国企管理者和公务员的轨道也是互通的。而民企只是市场化的商品经营者,必须是“超级市场经济部门”,民企管理者是职业经理人或企业家,体现的是“民间性、经济性、统战性”。从这个角度讲,目前国企与民企是体制内外关系,根本无法竞争。第四,对于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目前国家仍按大股东属性延伸管理,甚至不经董事会同意,直接任免经理层。审计部门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审计,常常延伸到民营股东,长期对民营股东“全面体检”,让人细思极恐、毛骨悚然。

因此,“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立”需要深层次改革。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保障的国有企业应该回归为“国营企业”,不参与市场竞争;其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都应该回归现代企业制度,在同一负面清单下全面参与市场竞争。

三、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五项修炼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一是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二是因为中华大地诞生了企业家群体和中国企业家精神。

中国社会目前有一种误解,认为企业家就是富人或商人,是企业主或老板,是董事长或总经理。其实,企业家不是一种身家,不是一种身份,也不是一种职务,而是一种永远追求更高效率资源配置并创造物质财富的精神状态。准确地讲,富人是有钱的人,商人是赚钱的人,企业主或老板是企业的所有人,董事长或总经理是企业的经营人。而企业家本身无关乎财富多少、身份高低,只关乎创新多少、创造多大。企业家精神与企业规模和性质无关、与所有权无关、与人格特征无关。

防右但主要防“左”,民营企业的根其实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主张的不偏不倚且恒久不变、不能太过且不能不及,是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最高哲理,这其实就是最大的文化自信。

昨天刘俏院长讲到,我们不需要冷嘲热讽的智者,也不需要居高临下的俯瞰者。在喧嚣繁杂之中,光华的教授们能保持定力,潜力研究思想力,就是母校北大的文化自信,对此,我们必须给光华的老师们点赞。

民营企业的魂是创新,而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八个字:创新、实干、坚忍、担当。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提升中国经济的活力、韧性和创新力有赖于企业家群体,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企业家精神。对民营企业来说,尤其要把中庸之道转化为企业前行的辩证法,“不是做多大,而是做多好;不是走多快,而是走多远。” 因此,中国民营企业家需要五项修炼:

一是政治修炼: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事业修炼:不行贿、不偷税、不侵权、不欠薪、不搞假冒伪劣。

三是三观修炼:富贵不求兼得,名利不求双全。

四是定力修炼:本我实我化他人,一念抱持度自己。

五是精神修炼:创新、实干、坚忍、担当。

谢谢大家!

好未来教育集团总裁白云峰:中国基础教育仍需努力推动因材施教

我想表达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如果经济是社会发展速度,那么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度。有人说经济其实是社会发展的底层建筑,教育和文化是上层建筑。但其实可能教育不仅仅是上层建筑,可能也是生产要素。刘俏院长曾经在课堂上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观点,他说,如果从中国知识资本的角度来看,到2030年,90后将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4.3亿人当中将有2亿受过高等教育,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这么多的高等教育人群投入到生产要素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针对于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两点思考跟大家分享。第一是我认为中国教育的变革,核心要落在数据和智能上,这件事情是真正有可能实现从千变一律的教学到因材施教。第二是,和其他行业一样,中国在教育领域生产力变革的缓慢是因为分工和协作没有充分发挥。教和育在一个老师身上的时候,这件事情很难大幅度提高整个基础教育的平均水平和生产要素。

基础教育这个行业会有四代企业在不断迭代和变革。第一代是以运营为生,第二代是以研发为核心,第三代是以数据为核心,第四是人工智能环节,我们真正有能力去解决在教学过程体系当中因不同人的教学初始化的数据不一样,实现不同的教学路径,给予不同的反馈,这件事情是我们所期待和向往的。

因此,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不仅仅依赖于教育理念和情怀,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变革,就是数据,算法和算力

嘉宾对话环节:

马力(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您公司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战略上有哪些跟商业公司的异同?

白云峰:教育的商业化价值是推动教育创新的根本性要素,但是不仅仅只具有商业价值,还应该具有社会属性。

中联基金合伙人周芊:新时期房地产金融创新

我们今天的房地产确实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但是还是要总结具体问题,我归结为四方面:第一是跟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宏观经济降速会影响到房地产行业生态;第二是房地产调控;第三是快消型房地产物业的风险在增长;第四是传统融资模式受限。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觉得应该从三方面来认识下房地产行业。

第一,房地产行业是易受政策面影响的强周期行业。除了几次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房地产市场整体是向好的,但是它跟金融和政策面强相关,非常容易受政策面的影响。

第二,房地产行业没必要那么悲观。因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市场,这个毋庸置疑。即便是全球最小的市场之一——新加坡,在80%的房子是政府的租屋,市场化程度只有百分之十几的情况下,还是诞生了很多像裕廊、吉宝、晋合等世界级公司,所以,要认真理解,房地产是一个永远的市场。

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技术和不同的文化条件下,房地产有不同的形态。所以房地产可能跟其他的耐用消费品一样,会随着我们技术的进步产生新的需求和新的产品。

第三,过去十年,是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十年,未来要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

从方向看,商业地产是房地产行业突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因为通过资产管理能力的提升,来带动整个的资产运营和资产价格的提升,会推高物业的价值。

第二点是城市更新。因为这几年房地产的粗放式发展,各个地方的城市扩张,建了很多很不好的楼,可能还占据了比较好的地段和空间。未来在中国一线城市或者主要的省会城市,城市更新可能是房地产一个很重要的点。

房地产领域投资的方向和逻辑。

第一,加仓精品文旅。随着中国从旅游时代转向度假时代,度假的供给就出现严重的不足。找准市场空白点,解决痛点,发掘自己的价值发现能力,应该是房地产行业关注的很重要的话题。

第二,加仓养老地产。目前,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与此同时,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个大背景下,养老地产的发展恰逢其时。养老地产的发展重点在于养老产品的打造,而不在于地产项目的简单开发。只要能把实实在在的产品落在实地,即使在这两年不太好的市场环境里,也能取得非常好的市场口碑。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一下房地产金融。房地产融资渠道在去杠杆和打击影子银行、强化监管的背景下已经非常少了;市场上“资金池”非常大,现在就是“桥”比较少。我们看美国和日本的成熟市场,是多种金融工具并举的,形成了完整的房地产金融的链条。因此,融资渠道不够多元化可能是我们市场面临非常大的一个问题。

非常有幸和刘俏老师和张峥老师一起在做REITs的研究想穿越周期、做成百年老店,房地产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工具箱”,包括私募和公募,债权和股权,实体和证券化以及很多复合产品的打包。如果哪个企业能够熟练运用工具。箱内的工具,我相信他一定能获得市场里边最丰厚的利润,能穿越周期,实现卓越发展。

嘉宾对话环节:

张峥(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因为刚才在讲话中也提到光华思想力平台,在刚才的短片里面,提到光华思想力是一个研究的平台、合作的平台、创新的平台,实际我们REITs项目是非常感谢能得到的资助,我们一起形成这样一个合作的平台,产出很多成果。

张峥:您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周芊:现在这个阶段一定要破除过去十年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我们每一个产品和每一个项目,都要给它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逻辑,只要你的主题明确、资源比较实在,服务能够到位,我相信一定是市场里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

张峥:从去年到现在,我估计您也注意到了今年8月份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观点,对资本进入租房市场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消极的观点,从消极的角度资本推高了租金的价格。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想听听您的分享?

周芊:我觉得几个观点:

第一,资本推高了租金的价格,我觉得这个逻辑其实很滑稽,已经被大部分的数据证明,这个事大家应该是有共识的。

第二,关于资本进入租赁市场的好坏,我觉得它一定是好要多于坏,所有事情发生的过程,我们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看一个事情,把问题放大化。大量的年轻人和新的务工人员涌入城镇,不太可能一下有实力在这个阶段买房,租赁住房在这个时期必须有市场,没有金融和资本的助力这个市场是发展不起来的。但是在一些资本逐利的情况下,如果有一些短视行为,可能会有一些行为的变形,进而给这个市场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这个可能要分开来看,我们能看到不好就规避不好,整个市场往好的方向去推动。

美年大健康(以下简称:美年健康,SZ,002044)董事长、天亿集团董事长俞熔:主动健康优于被动治疗,美年大健康持续强化预防医学科技创新

一、老龄化、慢性病、预防仍是未来健康产业关键词

从行业来看,我们先看别人在担心什么,期待什么。除了国人关心的健康问题之外。可以看到未来的长期趋势,全球的重大挑战还是老龄化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技术的提升,比如说人工智能,还有大数据、AI、基因,这些技术的重大突破给生命科学领域带来非常大的变化,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我们认为,有三个关键词可以反映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一个是老龄化,第二个是慢性病,第三是预防。主流的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病没有看到有效的遏制的趋势,这些给公共卫生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突破点。

二、控费背景下医疗检测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所我们认为,未来的趋势是主动健康多于被动医疗。我们要在预防医学领域主动做一些努力,所以有一个小小的趋势预测,就是未来健康人群的消费升级,来自医疗场景的控费升级,以及生命科技的创新升级。这里所说的控费,包括医保局的成立,对医疗场景的的费用控制是贯穿长期的政策,也就是公共开支当中如何有效把资源更好用在更具效率和性价比的医疗服务场景当中,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可以看到,未来有很多创新的机会和场景。

还有一点要跟大家汇报的是普惠,我们称之为政策和市场的选择。服务则是下沉和限利。有媒体报道北京市大型三甲医院门诊量下降了10%,社区和基层服务机构增长了30%,这就是一个明显的我们说分级诊疗有了明显的成效,普惠,透明,渠道分化、服务下沉是未来值得大家关注的。

三、未来预防医学端口面临重大的机遇

还有一点是健康数据,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阶段看到医疗大数据对行业的影响和重要性。未来预防端口面临重大的机遇。现在美国投资在预防医学,疾病筛查,早期诊断,人工智能等等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技术,商业模式成为资本以及社会关注的重点。

嘉宾对话环节

刘宏举(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您觉得在今天的医疗市场上最大的痛点有哪些?要解决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什么条件,包括政策层面,产业层面和基础层面等等。

俞熔:我个人观点,中国现有的资源和财力下能提供的医疗服务,总的来说我觉得在全球范围比较来讲,还是在中高区间的。在医疗服务的可及、有效和成本,这三个要素当中,中国的指标并不差。大家都体验过欧美的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成本,其成本非常高,也是被大家垢病的。中国现在三甲医院的门诊量下来了,大家见一位专家也未必有那么难,但是现在的痛点是基础的医疗架构还是比较薄弱,以及全民的健康意识还比较薄弱。我们的数据发现血糖异常人群超过30%,健康意识薄弱造成慢性病得不到有效防控,成为未来国家公共卫生的挑战。这方面需要政策产业更多支持加上加强健康素养教育,重点进行前端预防及慢病管理,这是全社会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