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思想力
光华思想力
《研究简报》第241期 要做好年内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准备


李 晓 超


近一个月以来,中央在前期出台一系列促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政策基础上,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积极信号,提振了发展经济的信心,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的苗头,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基本平稳运行的态势。但7月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的回落,特别是在今年以来增速后劲乏力的情况下出现的放慢,需要考虑年内特别是三季度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准备,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回升向好。

一、仍有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必要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基本平稳的运行态势,积极因素也在不断积累,但经济整体回升向好仍显乏力,后劲仍显不足,特别是7月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的回落,迫切需要年内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进一步不断的回升向好。

()外需进一步减弱。7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最新预测,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3.0%,比4月份的预测要高0.2个百分点,但比2022年回落0.5个百分点;预测2023年世界贸易量增长2.0%,比4月份预测要低0.4个百分点,比2022年回落3.2个百分点。虽然世界经济增长好于4月份的预期,但世界贸易量不如4月份的预期,外需形势更加严峻。7月份我国货物出口下降9.2%,这是5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下降,而且降幅逐月扩大,5月份下降0.8%6月份下降8.3%

(二)工业生产增速回落。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比上月4.4%的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3.8%的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增速的回落是在今年以来低速增长下的回落。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增长,除了4月份因上年基数下降2.9%增长超过5.0%之外,其他月份增长大多低于4.0%。工业增长后劲明显不足,未来增长仍存在减弱的可能。

(三)投资增长持续放慢。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比上月3.8%的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实际上,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在持续回落,由1-2月份增长5.5%持续回落到7月份的增长3.4%,月平均回落0.4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对比看,今年以来投资增长的放慢更值得引起警觉。上年前7个月投资增速也一直回落,今年以来是在上年逐月回落基础上的持续回落,也就是说,这是在上年基数逐步降低的回落,投资增长的动力比较弱。

(四)消费低速中减缓。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比上月3.1%的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因受上年基数波动的影响,变动也比较大,但消除基数波动影响的两年平均增速保持相对平稳缓慢走势。这些都说明,今年以来的消费需求仍较不振,特别是7月份的数据显示消费需求又存在低速增长下进一步减弱的苗头。

(五)价格涨幅继续走低。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这是在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总体上持续低位回落基础上出现的首次下降,而且在此之前的几个月涨幅已比较低,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5月份上涨0.2%6月份持平。价格涨幅数月的持续走低,足以说明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特别是价格的下降再次提醒经济增长的动力仍在继续减弱。

二、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促进经济整体回升向好作为根本目标,只有经济回升向好,才能为防风险提供必要的环境,才能为稳就业提供可能的基础,才能促进整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需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政策措施要抓紧出台。从目前看,当前经济运行正处在可能向上或向下的一个支撑点,如政策措施及时出台,就有望将经济由支撑点推向回升向好;错失了时机,经济也存在进一步下探的可能,7月份的数据也显示出一些端倪,加之国内外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又比较多,形势可能会瞬息万变。因此,在认真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基础上,有必要抓紧出台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

(二)政策措施要有大力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规模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块头大、转向负载重,对启动乃至加速经济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需要更大力度的牵引力,特别是当前经济回升乏力是由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和新冠肺炎疫情后续影响双重冲击的结果,也有经济处于长周期低谷等因素的作用,这些多种多样又多年少有因素的叠加,也需要大力度的政策措施将经济拉回正常轨道。

(三)政策措施覆盖面要广。多样化、多样性是现阶段我国经济较为突出的特征,产业体系链条长,相互依存度高,一个环节运行不畅就会影响整个产业体系的循环,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小众化、多变性日趋明显,一些领域或方面的需求旺盛对整体需求的影响在减弱。面对这些变化的形势,政策措施聚焦某些领域或某些方面,效果可能只会在一些局部发挥作用,当然这对经济的回升也是必要的,但当下更需要覆盖面广的政策措施,为经济中的各路毛细血管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让各微观主体能够根据需要及时作出反应。

(四)政策措施要实要硬。实的硬的政策措施就是能让微观主体切实体会到经济活动便利的政策措施,切实体会到付出就能获取回报的政策措施。也就是说,能够激发和调动微观主体活力和动力的政策措施。实的硬的政策措施要有针对性,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实的硬的政策措施要能落地可行,各执行环节能够无障碍地落实到位;实的硬的政策措施要能收到效果,能够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三、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主要方向和措施

针对经济回升向好乏力仍比较突出或局部有所加剧苗头的形势,首先是要认真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还要出台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回升向好。

(一)内需要进一步扩大。当前经济回升向好乏力的主要矛盾还是需求不足,在外部环境更加趋于严峻或短期难以有所改善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大扩大内需力度是十分紧迫而必要的。内需的扩大仍要坚持以扩大消费为主攻方向,要担负起补足外需减弱的主要力量;同时也要把扩大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分配格局要着力调整。作为扩大内需主要方面的消费的扩大,尽管也需要采取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消费意愿、清理制度障碍、实施补贴等措施,但消费的扩大最根本最重要的还需要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支撑。面对当前增加居民收入受制于经济增长的缓慢、而促进经济的恢复回升又需要居民收入的增加这一悖论的情况,可考虑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实现居民收入的增加。

(三)货币政策要量价共施。虽然货币供应量在上年较快增长基础上仍保持比较快的增长,但从国内外多种因素冲击造成的影响深度和广度看,仍需要更为宽松的货币供给,以唤醒经济中的各路毛细血管的活力。同时,在面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的情况下,融资成本得不到降低,会影响货币供给增加的效果,这就需要利率下调的同步跟进和配合,才能有效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当下需要考虑政策利率再次下调的时机和窗口。

(四)财政政策要扩大支出。扩大财政支出能够起到直接扩大需求的效果,这也是在极特殊时期才考虑采取的特殊措施。今年1-7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仅增长3.3%,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低8.2个百分点,扩大财政支出有一定基础。扩大的财政支出可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公共道路、城市改造等,也可用于扩大消费的转移支付。当然,为满足财政支出扩大的需要,可能也会对财政赤字的扩大产生一些压力。年初中央确定的财政赤字率为3.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但比2021年低0.2个百分点,比2020年低0.6个百分点,应该说还是有空间的。提高财政赤字率虽然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但从国民经济回升的全局考虑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