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尚福林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事关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大局。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等问题举行了第13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深化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论述。
6月10日,由bat365在线平台网站管理案例中心、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国家金融研究中心、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北大案例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到了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走进北大光华,发表了题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演讲。讲座现场,尚福林主任结合工作实践中的大量亲历实例与系统数据,通过分析我国金融供给的现状、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重点把握的基本导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想法,以期为我国金融改革实践提供参考。(以下根据讲话要点编写)
一、中国金融供给的现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种类不断扩大。金融产品在不断丰富,金融资产规模快速增长,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回旋余地和韧性都在不断增强。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下,我国金融业运行总体是平稳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继续保持稳健运行的态势,对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都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
第一,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经过四十年的不断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覆盖各类金融交易的市场体系。伴随着各种资产交易市场不断发展,为资产流转、重组提供服务的能力更强、水平更高。四十年前提到金融我们只有银行,而且仅有一家人民银行,而银行业务基本只有存款、贷款和汇款,其中贷款只能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如今金融活动已经深入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货币市场(狭义的货币市场)已涵盖了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和大额订单存款等主要子市场。2018年,银行间拆借和回购交易总成交量862万亿元,为提高市场流动性管理水平、改善流动性失衡的状况,畅通中央银行调控政策传导机制提供了市场渠道。股票市场,从无到有,经过不到三十年,已发展为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参与人数全球最多。去年沪深两市成交额90.3万亿元,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子市场,发行规模持续增长,收益曲线局部下滑但效益在提高,呈现出投资者多元化的良性发展态势。去年全年发行各类债券43.6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8%,畅通融资渠道、引导资源配置、丰富宏观调控“工具箱”等功能进一步增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期货市场,现有交易品种60多个,基本上覆盖了适合做期货交易的所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对于发挥价值发现、套期保值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增进了我国大宗商品交易话语权。以大连商品交易所为例,原来铁矿石和螺纹钢的价格走势非常趋近,通过期货操作后二者价格拉开了,螺纹钢价值上升但铁矿石没有紧跟上升,这实际上增强了国家在铁矿石商品上的话语权,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留在了国内,增强了钢铁企业定价能力和盈利水平。这一点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第二,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健全。截止2018年年末,我国金融机构总资产293.5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银行机构资产268.24万亿元,同比增长6.3%;证券业总资产6.95万亿元,同比增长1.7%;保险机构总资产18.33万元,同比增长9.4%。从当前国家金融资产结构看,银行业占比最大为91%左右,保险业占比6.3%,证券业占比不到2.4%。机构数量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种类超过20种,法人机构4549家,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34家,农商行1262家,信用社965家,银行业网点22.87万个,从业人员400多万;保险法人机构2872家;从业人员来看,保险从业人员800多万。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占绝对主导地位,到去年四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占比36.67%(不包括邮储银行),股份制银行占17.53%,城市商业银行12.80%,农村金融机构占12.89%。我国已形成政策性银行、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中资银行、城乡中小银行、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银行机构体系。从资产分布上可以看到,大型银行数量少网点分布广且资产份额超过35%,小型银行机构多但每类机构资产份额仅10%多一点。这是我国银行业的基本情况,是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推进改革时都要考虑的基本格局。
第三,服务重点领域和保障民生的能力持续增强。到今年3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7.7亿万元,同比增长4.8%,这是在制造业增长幅度不高而且制造业贷款不良率明显较高的情况下实现的贷款增速,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银行逆周期服务实体经济的决心和能力;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余额27.5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1月末提升0.4个百分点;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34.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长幅度高于各类贷款平均增速;单个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型银行贷款贷款余额9.6万亿,比年初增长2.33%,有贷款余额的户数1772万户,比年初增长48.3万户,表明我国银行业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做出了较大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推进普惠金融方面实现了两个全覆盖:一是银行机构基本覆盖乡镇一级,二是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部行政村,老百姓要想存款、取款在行政村里面就可以做到。保险业也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目前大病保险覆盖了11.3亿城乡居民,农业保险为1.95亿户/次提供了保险保障,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兜底的保障效果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国家积极推进宏观谨慎监管和微观谨慎监管的有机结合,大力强化中央监管的职责,充分调动地方金融监管的积极性,健全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分工合作的模式,实现了对所有金融机构(国家正式批准的持牌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和金融活动、以及风险的全覆盖。到去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2.0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3%,与上年基本持平。资产质量的真实性进一步提高,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和不良贷款的比率降到90%以上;贷款损失准备金3.77万亿,拨备覆盖率186.38%;资产充足率14.2%,总体上高于10.5%-11%的国际监管标准。
二、金融供给的短板和主要问题
(一)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不平衡。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够、不足,这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的一个主要表现。从国家金融结构上看,资本市场发展还是一个短板,上市公司的质量有待提高,各项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从金融市场全局看,资本市场占比过低,实体经济在融资上过度依赖银行,我国金融体系弹性不足,当经济遇到外部影响时往往要求银行扩大贷款,支持实体经济。而现在杠杆率确过高,这就面临着现实矛盾。间接融资内部不平衡也需高度关注,比如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比重偏低,贷款期限和生产周期不匹配,存在明显的抵押依赖情况。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内部发育也不平衡,证券市场这几年发展挺快,但整体上看不太平衡,比如一家企业违约市场马上整个市场就开始波动,市场的韧性亟待提高。此外,我国的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早期介入不够,需要资本和管理等孵化支持,提高风险投资水平。同时,由于考评体系、经营管理体系等原因,地方上的搞产业基金作用不明显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首先,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结构优化重点是转到高质量发展;现在银行信贷投放标准、流程、定价和风险防范调整还没有完全到位。举个例子,有关部门统计显示1996-2008年间我国GDP每增长1块钱需要1.5元的信贷投放,2013年以后GDP每增加1块钱需要4块钱的信贷投放。这说明金融资源的效率在下降,反映出信贷没有支持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领域,相当一部分钱用在了低效能的企业上。同时也抬高了宏观杠杆,加剧金融风险积累。当前出现的制造业、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表象上是资金的流动性问题,本质还是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和效率问题,资源配置结构和效率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配置和效率不相匹配。其次,不同种类的银行机构定位和普惠金融作用发挥不协调。比如从定位来讲,中小银行特别是小型银行应该主要服务小微企业,应该做普惠金融服务,但实际上城商行在这方面的作用发挥还有很大空间,比如从存贷比上看很多城商行存贷比只有30%,剩下的钱通过同业拆借出去了。再则,我国“三农”金融体系不完善,做“三农”业务的机构有农发行、农业银行、农商行、邮储,但这还没形体系。美国、加拿大的农业是机械化生产,其贷款基本上跟工商企业差不多;日本的农民组合、农民金库有一套成体系的服务,而我国涉农金融机构多但在金融服务上没有形成一套体系制度。
(三)金融创新发展不够充分。 金融创新的本质就是要创造出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对金融要素进行重新配置和组合。受多种因素影响,我们的金融发展创新不够,从资产端看,部分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创新上借鉴国外和他行较多,有的做着做着就出现了风险还不知道风险出在哪里。同时,金融创新和信息技术融合不够,缺乏深层次的数据分析能力,一些中小银行科技信息开发不够,信息化程度低,这是制约金融创新的因素。举个例子,我们新批17家民营银行里的两家,阿里巴巴和腾讯旗下的银行大部分就是做信用贷款,原因是阿里巴巴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而腾讯作为社交平台善于把社交信息转化成信用信息。从负债端看,金融机构吸收居民储蓄的愿望比较强,但是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的能力明显不足。一方面满足中低收入水平的投资需求不够便利,这方面的能力加强有利于提高整个金融体系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也有利于中低收入者在风险承受范围内能够更好地分享金融改革的成果;另一方面,我国在发展投资市场过程中也走了一些弯路,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有意无意推动了投资的储蓄化,刚性兑付压力比较大,实际上所有买的理财产品都是投资品。
三、需要重点把握的基本导向
(一)始终围绕服务实体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讲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二者共生共荣。这段讲话阐明社会主义制度下金融和经济的关系,金融是经济的一部分,离开经济没有金融。同时金融业又是经济运行的资金循环体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金融业很多方面和其他国家的金融业要求一样,比如遵守市场基本规律,尊重法律和信用建设。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的金融业不完全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不能不顾经济社会发展追求自身利益,而是要在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去追求利益最大化,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要促进金融自身发展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这是我国金融发展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金融业就是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使命,继续回归本原、回归主业,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执行机制,深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观产业引导政策和微观经营策略的融合,把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题、与优质企业共度难关作为突破口,通过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一个根本着力点。
(二)坚持市场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原则。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一个短期的调整政策,而是改革的方向。需要从金融供给侧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政策配套,发挥市场和政府政策的作用,形成经济金融良性循环。这要求我们把短期措施和长期政策进行区分。再者,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就是要控制风险。一是要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在内部风险管控机制,风险管控和业务发展相符相称,内部风险管控机制要不断完善;二是不断完善风险分摊机制,对于困难企业、科技企业、如果仅仅一个生产周期内进行核算,这些企业可能活不下去,如果跨周期看、长远看,可能有市场、有效益。这方面,前几年建设商业性的担保机制,解决信用不足问题,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因为提供担保要收费而增加了企业负担。三是不断优化信用环境,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公共产品性质的信用信息平台。前不久有报道称浙江台州政府搞了一套信息系统,把信用信息、税收信息,经营自身信息和水电煤气使用记录、有无犯罪记录、交通违规等都收进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信息是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可以形成良好的信用记录。
(三)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我们国家在普惠金融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央高度重视并专门发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中国人民银行和世界银行集团联合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报告》,分享全球视野下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经验和挑战。普惠金融的发展在国际上也是一个共同的趋势,要求在这方面继续推进。下一步在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聚焦于服务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群体,继续发挥普惠金融作用,持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有效性和贡献度。
(四)坚持发展绿色金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色金融已成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绿色金融具有明显的顶层设计特征,是全球第一个建立比较系统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框架的国家。国家的银证保监管要求在环保上是一票否决制,环境评价不过关不能上市,不给贷款。今后还要在供给侧改革当中继续坚持和发展绿色金融。
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看法
(一)加快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是完善我们国家整个金融市场体系,增强金融体系弹性,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解决宏观杠杆率过高或者风险度过于集中的制度之策。我们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信用缺少培育,信誉好不好跟你能不能得到资源没什么关系,因此现在面对市场就发现商业信用培育不足。其次,要大力加强资本市场透明度建设。公开原则是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的首要原则,要给广大投资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再次,全面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和专利成果转化的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是我们国家提升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要运用金融力量,发挥资本的优势,美国硅谷培育了很多大的高科技企业,背后其实都是华尔街的影子,都有足够的金融支持,这是我们所欠缺的。
(二)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从整体来看,大型银行的定位要做大项目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还要搞普惠金融部,推进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小银行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实实在在为地方服务,真正做实做细。从服务上看,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企业之间要构建逆周期乃至跨周期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因为企业往往是多头贷款,并不会只找一家银行贷款,这样会有一个调剂余地。但实际上除了一些大型国企之外,中等企业、小企业很少和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比如一家企业是建行的长期客户,所有的业务都交给他做,有困难建行也会支持。而小企业没有这种合作,经营状况好的时候贷款不成问题,一旦有风吹草动有的银行就开始抽贷或者停贷,这样企业就更加动荡,其他银行害怕增加损失也会跟进,企业就会垮掉。因此应当想办法找到一个突破口,鼓励企业跟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于支持企业发展多有好处,当然建立好风险隔离墙是重要前提。
(三)构建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建设现代经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一方面要发挥好银行的主体作用,在严格隔离风险的前提下去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起相应的支持体系,比如信用信息体系的建立,用好国家政策支持的引导资金,真正发挥资金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同时,还要明确金融监管的权力边界,这个权力边界不是银、证、保的监管怎么分工,而且是要界定政府和市场,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要放开前端、管好后端,努力开拓创新,允许试错,适度的容错,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整个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机构体系和服务体系,切实提高金融核心竞争力,有效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