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思想力
光华思想力
第5期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榆阳模式

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课题组

近期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课题组赴陕西榆林市榆阳区进行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实地调研,发现榆阳区在过去五年以问题为导向,以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为抓手,探索土地“三权分置”政策,找准了牵引当前乡村发展与治理的“牛鼻子”,彻底激活了各类要素资源,走上了稳定脱贫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倒逼乡村治理的崭新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成效。榆阳区创造性摸索出的“产改三种模式”等一系列宝贵的改革经验,为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乃至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借鉴。

榆阳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探索始于省级贫困村赵家峁村。2013年新当选的村支书张春平想带领全村发展特色农业,遇到最大的障碍就是土地无法集中连片,农民即使撂荒也不愿意转让承包经营权。2013年9月区委书记苗丰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走“股份经济合作”的改革路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形成了“确权确股不确经营地块”的新模式,用活了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农户以承包地经营权入股村级经济合作社之后,不再经营原来承包地的具体地块,而是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种地农户按需租种土地。目前,该村入股的 5300 亩流转土地的经营者,由原先的上百个家庭变成1个经营主体,不仅解决了土地的撂荒问题,而且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

第二,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将5300亩耕地、5座拦河大坝和村委大院等资源性资产及村民自愿筹资435万元,确定集体总资产1890万元,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赵家峁村股东核定工作完全交由村民集体讨论确定。

第三,在股份设置上,为了保护村民的利益,以土地股和人口股为主,强调资金股不能突破40%,创新推出“4+1”股权设置模式。“4”就是土地股、人口股、劳龄股、旧房产股,为基础股和保障股,占77%; “1”就是资金股,为发展股,占23%。在股权管理上,实行“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股权流转只能在村集体内部进行。

赵家峁村以集体产权改革为突破口,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纽带,构建“村党支部+经济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将集体积累资金、财政涉农资金、专项扶贫资金有效整合起来,实现集约化经营、共享化发展。赵家峁在村“两委”带领下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和乡村旅游。短短几年,赵家峁村迅速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走向了共同致富的道路。村内常住居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3000多元提高到2017年的14412元,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贫困人口从81.7%下降到2.4%,2017年整村脱贫顺利“摘帽”。

赵家峁村的改革试点获得成功之后,榆阳区政府进一步总结经验,针对其它不同地区还打造了“一户一田”和“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两种新模式。

在榆阳北部风沙草滩区,地块分散零碎,人工耕作成本非常高,大型机械难以使用。“一户一田”的改革思路是根据地力条件定出好、中、差地,由村组统一收回,根据泥地、沙地、盐碱地的不同情况,采取沙地垫土、湿地垫沙以及修建水、电、道路等配套措施,进行全村土地整治,然后由村民抓阄分配。2017年孟家湾乡经过“一户一田”改革,户均耕地由以前的7.7块变成了1块,机械化程度达到100%。“一户一田”之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股份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适时引进工商资本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第三种模式是针对城中村、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而摸索出来的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模式,核心是将经营性资产(如写字楼、酒店)实行折股量化,认定股民人数,设置集体股和认购股(如集体股占51%、认购股占49%),股民平均每人认购1股。股权管理坚持“生不增,死不减”的原则,但可以内部继承、赠予、转让。

榆阳区委区政府在探索还权赋能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出台一系列配套性政策措施,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股份合作社的注册登记、产权交易、融资担保等难题。比如区财政出资1000万元,在农商行注入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银行贷款1个亿,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合作社股权抵押、担保、贷款业务。在“三权分置”的改革基础上,榆阳区进一步探索“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项目+农民”的发展模式,利用现代农业项目、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物业经济等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与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合作,建立乡镇全覆盖的电商服务网点,展示推广榆林特色农产品。

对于我国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广大地区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榆阳模式”的成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第一,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和“牛鼻子”。 “榆阳模式”的成功说明,建立在“三权分置”和资源股份化基础之上的土地股份制改革和股份合作经济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实现了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最大限度调动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性。

第二,在产权改革过程中,尤其在农民和乡村资源与外部工商资本结合过程中,要体现包容性和多方共赢的原则,同时守住“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榆阳模式坚持人口股和土地股占大头、资金股不超过40%,有效平衡了村民作为集体经济成员的资格权利、土地承包权、资本等多方利益,避免以前的“公司+农户”模式所出现工商资本侵犯农民利益的弊端。

第三,在完成产权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如何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和延伸产业链、提供配套性和支持性的政策和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榆阳不仅吸引了外部的工商资本和现代技术,更是花大力气吸引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能人”、企业家回乡创业,带领农民致富。

第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村干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榆阳,产权改革是书记亲自抓的“一号工程”,榆阳区、镇、村三级书记签订连带责任的“军令状”,有效地推动了改革的进程。榆阳改革成功的关键就是村党组书记的选派和农民带头人的培养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