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发展

出海浪潮下,中国企业需要再准备些什么?

2024-10-15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企业将会面临文化差异、政策环境、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如何以创新来驱动国际创业?当前企业出海面临哪些不同阶段?又有哪些出海案例可供参考?

对此,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路江涌认为,中国企业出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长久的高度“内卷”中,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相对充足的技术和能力,走向了国际创业新阶段。

出海的四种距离与四类挑战

比起“出海”这个词,路江涌更愿意用“国际创业”这个表述。创业本就不易,还要出国做,难度就更大。在路江涌看来,当前中国企业出海主要面临四种距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以及四类挑战——新来者挑战、局外者挑战、外来者挑战和弱小者挑战,而这又是一一对应的。

其中,“文化距离”对应“新来者挑战”,“地理距离”对应着“外来者挑战”,具体表现为对当地市场的不熟悉、缺乏当地社会资本、来自当地竞争者的排斥和消费者的怀疑等。

“经济距离”对应的是“弱小者挑战”,这类挑战主要表现在资源的有限性、品牌知名度低、市场影响力弱、缺乏与大企业竞争能力、行业标准类的市场进入壁垒等。

而近年来不少企业在出海时频繁遭遇的“制度距离”,对应的则是“局外者挑战”,表现为对当地市场制度的不熟悉、缺乏与当地机构和企业的关系网、难以获得本地化的市场信息和资源等。

这些风险和挑战,对企业出海的影响有多大?路江涌展示了对应上述影响因素的四个预测模型:商品出口额预测模型、累积FDI预测模型、国际科学合作模型以及国际移民目的地模型。从模型显示的数据来看,不同的“距离”会造成不同方面的影响:如“经济距离”主要影响贸易累计投资数量;文化距离越低,对应的出海市场就越活跃。

不过,有挑战也有机遇。路江涌指出,从动因来看,国际创业受四大观点影响:跳板回流观、资源寻求观、制度逃逸观以及社会网络观。新兴市场企业可以利用国际扩张作为跳板来获取战略资源并减少国内的制度和市场限制,它们往往也期望通过国际化来获得技术、品牌和其他关键资源,从而解决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和品牌劣势。

同时,若成功出海,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将多维度提升。一方面,面对国内市场的经济波动时,利用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分布,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从而降低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国际社会和组织网络能更快速地获得市场的实时信息和政策的变动情况,从而更好地做出策略调整,降低经营风险。

企业出海面临的不同阶段

在路江涌看来,创新驱动国际创业有四个维度,分别是技术创新驱动企业研发国际化、文化创新驱动企业组织国际化、产品创新驱动企业用户国际化、制度创新驱动企业身份国际化。

他表示,随着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从点到线、从面到体的演变,从自主技术和国内市场主导的国内循环走向由全球技术和全球市场构成的国际循环已是大势所趋,而中国企业在长期的高度内卷中,已经积累了相对充足的技术和能力。出海是企业发展阶段中必须面临的选择和考题,“不可能一直待在摇篮里”,中国企业已经走向技术与市场驱动的国际创业阶段。

企业出海也面临着‘黑天鹅’和‘灰犀牛’问题,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和未来发展路径的不连续性。从试错式创新到突破式创新,从延续式创新到分形式创新,这些需要我们不断去总结思考。”路江涌说。

路江涌系统研究了安克国际、乐普医疗、菜鸟等企业的国际布局与规划。他指出,创新驱动着国际创业的持续发展,不同阶段的企业也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如转型阶段的全球化企业,往往会选择分形式创新模式;而创业阶段的国际新创企业则大多选择试错式创新;对于成长阶段的国际企业来说,突破式创新是较为常见的成功经验;而对已经迈入成熟阶段的国际化企业来说,延续式创新是相对稳妥的选择。

其中,试错式创新驱动国际企业新创,具有高灵活性、高风险性、学习导向、快速迭代的特点;突破式创新驱动国际企业成长,具有产品新颖、市场空白、技术引领、竞争优势的特点;延续式创新驱动国际企业扩张,具有缓解风险、拓展市场、提高效率、维护关系的特点;分形式创新驱动国际企业转型,具有新的需求、新的市场、新的环境、新的能力的特点。

“中国企业早年都是在试错,这些错误对他们也是宝贵财富。比如有的企业成立40年,出海将近30年,曾经的试错和失误培养出了他们的全球视野和格局,经历了突破式的成长,无论是扩张还是转型,甚至将品牌从中低端做到高端,都有了经验和依据,这在当下经济环境中是很宝贵的。”路江涌说。

基于上面的研究,路江涌教授与合作者谢绚丽教授(bat365在线平台网站)、程聪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孙彪教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合著的《创新驱动企业国际创业:战略与实践》将于近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战略理论框架和实践案例借鉴。

关于“出海”的哈佛商学院案例

日前,一份由路江涌与合作者朱峰和戴华共同撰写的关于“Anker Innovations”(安克创新)公司的案例被哈佛商学院收录。这份案例回顾了Anker的发展历程,2011年,Anker Innovations(Anker)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teven Yang看到亚马逊上的跨境电子商务商机,离开谷歌高级软件工程师的职位,回到中国创立了Hunan Oceanwing E-commerce Com., Ltd.(Anker的前身)。经过十余年的发展,Anker从在亚马逊销售笔记本电脑充电器和电池起家,发展成为全球第一的移动充电品牌,并扩展到其他消费电子领域、其他在线平台和线下渠道。

“案例详细描述了Anker如何通过在亚马逊上的销售起家,利用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如何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和研发投资来保持竞争力。案例还讨论了Anker如何在亚马逊上取得成功,包括其如何遵守亚马逊的规则、利用客户反馈来改进产品,以及如何通过快速的产品迭代来获得竞争优势。”路江涌说。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秀的客户服务,Anker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其品牌价值随着产品线的扩展和市场覆盖的增加而不断提升。此外,Anker持续在研发上的投入,推动了产品创新,这不仅增强了其在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市场的竞争力,也为其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而在供应链管理上,Anker表现出色,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并有效控制成本,其灵活的供应链策略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

从成立的第一天起,Anker的定位就是全球化的。2023年,Anker的收入为175.07亿元人民币,其中96.26%来自海外,3.64%来自中国。从区域市场来看,2023年,Anker在北美收入83.7亿元,占比47.81%,在欧洲收入36.7亿元,占比21.02%,在日本收入24.8亿元,占比14.20%,这是Anker的前三大区域市场。

在Anker的领导层看来,每个本地市场在知识产权和税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渗透、购买决策中的消费者行为、支付偏好、渠道演变、供应链和物流以及售后服务预期方面都有所不同,Anker试图利用当地人来管理当地业务。因为本土化的本质是接近消费者,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文化,并将洞察力带回总部,这样就可以开发出好的产品并有效沟通。

“Anker Innovations在国际化过程中展现了明智的市场选择和精准定位,其国际化表现是值得肯定的。它不仅成功地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而且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供应链管理以及文化适应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在全球化的过程中,Anker展现出对不同文化和市场需求的敏感性,通过本土化策略来满足各地消费者的特定需求,这有助于其在各个市场获得更深的渗透和更好的市场表现。”路江涌说。

路江涌,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获得者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创业、创新、国际商务和国际经济学等。在中文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在英文S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麦肯锡中国经济学研究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三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JIBS)创刊50周年高贡献学者银奖、中国管理学青年奖、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光华管理学院厉以宁科研奖和中国管理学国际学会(IACMR)年会最佳论文等奖项,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世界银行研究基金等国家级和国际合作基金。出版《共演战略》《危机共存》《共演战略画布》《图解创新管理经典》《图解企业成长经典》《电竞生态》等畅销图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