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专题 > 正文

党建专题

回忆峥嵘岁月,学习长征精神

发布时间:2021-05-27

2021年5月13日,管科统计硕博党支部在光华1号楼213教室召开以“回忆峥嵘岁月,学习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四史”学习活动,由支部书记林凯主讲。本次学习围绕1934年红军长征从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发展阶段和意义几个方面展开。

支书首先和党员们回忆了长征源起的历史背景:红军长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其原因是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引起这一切的导火索是因为顾顺章的叛变。可见,红军长征是一次被迫的战略转移,是红军保存有生力量的一次战略后退。事实证明,红军长征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革命的火种并没有被长征途中的艰险困难所浇灭,甚至越烧越旺、越烧越广。毛泽东政治思想在长征途中逐渐成熟,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于后来长征乃至中共命运的转变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毛主席曾言“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随后,党支书和党员们回顾了长征的路线和发展阶段。红军长征从瑞金出发,在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后强渡乌江并占领遵义,在面临国民党军的重重围追堵截下四渡赤水,先后翻过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越过川西草地,最后于甘肃会宁会师。党员们就四渡赤水、翻雪山和过草地几个长征的重要过程做了讨论。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我们既从中体会到了过程之艰难,也体会到了毛主席军事能力之高。说过程艰难,是因为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转战几千里,经大小战役40余次。在这过程中,每一个红军战士每天平均行程五十公里,且在负重的情况下不断与敌人斡旋,其过程艰难可见一斑。说毛主席军事能力之高,是因为四渡赤水妥善处理了“打”和“走”的关系,机动灵活,在运动中歼敌。一方面,保全了我军有生力量;另一方面,分散了敌人的精力和兵力。

如果说四渡赤水战役是与人“斗”,那么爬雪山和过草地则是与天“斗”。在北上过程中,为了躲避人口稠密的地区,红军选择了一条看似无法走完的路——被当地人称作死亡之山的夹金山。空气稀薄,缺食少衣,加之没有翻越雪山的经验,大量的红军战士将生命留在了皑皑白雪之下。

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现在的所说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红军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经过草地的。1935年6月,近2万人的中央红军开始翻越雪山、穿越草地,当离开北若尔盖地区时,在右路的中央纵队和1、3军团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5、9军团剩下约5000人,减员7000余人。

参会后,党员们深深受到鼓舞和感染,我们无法忘记长征过程中红军付出的牺牲,但是深刻意识到长征为中国共产党真正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一方面,长征初期遵义会议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而长征的伟大胜利体现了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团队的智慧与谋略。

另一方面,长征的艰险也把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彻底激发出来。长征时期,毛泽东主要创作了《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等多首诗词,字里行间充满热情、执著、坚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长征中的红军指战员起到了巨大的鼓舞激励作用。

2016年7月18日,习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作为青年人的我们,要担负起属于我们的历史使命,开启新的长征之路,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最后,以《七律·长征》共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分享

©2017 bat365在线平台网站 - bat365app手机版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